歐洲汽車制造商聯合協會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歐洲汽車的注冊量下降3.9%,至172萬輛。其中,意大利車企領跌,跌幅近10%,西班牙緊隨其后為4.3%,英法兩國分別下降3.4%和2.3%,德國降0.5%。
分品牌看,日產當月乘用車注冊量同比大跌近30%;本田汽車業跌超20%。福特跌超15%,戴姆勒跌13.3%,大眾跌1.1%。
在經歷了10個月的市場萎縮后,中國汽車的銷量逐步回升,這為全球汽車市場的回調提供積極地動力,然而,歐洲市場卻幾乎沒有復蘇跡象。其中,意大利的經濟已經陷入萎縮,后市或進一步走弱,而西班牙汽車銷量的下滑也符合該國經濟放緩的預期,雖該國迄今為止經濟表現強勁。同時,作為歐洲最大的市場,德國去年年底并沒有躲過經濟放緩的危機,復蘇前景較為黯淡。
安永(EY consultancy)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鑒于經濟環境低迷,以及前途迷茫的英國脫歐進程的拖累,新車登記的情況短期內不會出現改善。
正如市場所擔憂,歐洲3月汽車銷售連續第七個月出現下滑,因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汽車行業面臨更多挑戰。歐洲的大型車企們正在和利潤下滑作斗爭,寶馬公司(BMW AG)(DE:BMWG)加強了到2022年節省120億歐元(約140億美元)的削減計劃。同時,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DE:DAIGn)也正在施行一個降低成本的計劃。
該行業后市即將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將是歐盟新出臺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根據規定,到2021年,歐盟內的汽車制造商必須將其汽車平均排放量削減到每公里95克以下。超過目標的企業將遭到,每克95歐元乘以當年銷售量的罰款。
汽車數據供應商Jato Dynamics的數據顯示,2018年歐盟車企平均排放量升至每公里121克的四年高點。
屆時,給車企帶來的利潤壓力降進一步擴大。近期,大眾汽車(DE:VOWG)CEO Herbert Diess表示,汽車行業或面臨歐盟逾300億歐元的罰款,該公司目前仍然努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目標上的赤字。
目前,一些汽車制造商正在依賴電動汽車的紅利來抵消污染更嚴重的燃油車,歐洲汽車制造商聯合協會的報告也顯示,歐洲汽車行業整體對于電動汽車的支出創下了歷史記錄。不過,目前電動汽車的銷量僅占到這一市場的1%左右。
然而,電池成本過高,導致電動汽車利潤低于傳統汽車,一些公司這方面的業務一直在虧損。瑞銀(UBS)的分析師Patrick Hummel認為,依賴電動汽車,對于車企來說無異于飲鴆止渴。
雖然報告數據不盡如人意,然而,上周因中國GDP等經濟數據企穩,歐洲汽車行業板塊仍然錄得上漲。其中,大眾汽車( Volkswagen AG )股價上漲1.6%,Stoxx 600的汽車及零部件指數也出現上漲。(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