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日前發布了“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報告”。報告顯示,7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2.5%,比上月下降5.7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警戒線以上(警戒線以50%為界)。
今年上半年被業界稱為車市近十年來最差開局。一些專家表示,未來汽車市場的走勢不容樂觀,上半年的低迷狀態有可能會延續至下半年。
庫存預警伴隨最差開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銷同比增速有所減緩,其中乘用車產銷增速同比下降明顯。1到6月,汽車產銷增速繼續低于上年同期。其中,乘用車上半年的產銷分別低于汽車總體1.4和2.2個百分點。
除了SUV仍然保持增長外,轎車、MPV、交叉型乘用車產銷繼續下降。其中,轎車產銷分別下降1.8%和3.2%,MPV產銷分別下降12.8%和15.8%,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分別下降32.7%和25.3%。
值得關注的是,這樣的數據還是在5月份和6月份汽車產銷數據有所回升的情況下取得的,今年前四個月,汽車市場的產銷行情則更加低迷。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廣義乘用車今年上半年陷入了負增長,這也使得今年上半年成為本世紀表現最差的上半年。
與銷量低迷并行的是庫存增加。汽車行業經銷商上半年的庫存量一直處于高位,數據顯示,6月份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一度高達60%。究其原因,6月份部分車企因未能完成半年目標,加大了經銷商提車的任務量,再加上6月是車市傳統淡季,市場需求下降,造成庫存升高。而隨著車市淡季到來,經銷商也開始控制庫存水平,使得庫存指數有所緩解,但7月份庫存指數仍然位于警戒線之上,說明現階段經銷商庫存壓力比較大。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部主任樊宇表示,從7月的最新調查數據來看,情況依舊不太樂觀。7月和8月是車市的傳統淡季,加上一些地方出現了極端天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車銷量,而未來車市也不樂觀,汽車銷售價格將進一步下滑。
多因素導致車市行情走低
今年上半年的汽車銷量數據顯示,從1月份開始,國內車市就處于降溫狀態,一直到5月份,車市才開始有所回升,6月乘用車銷量才開始呈現正增長。
分析原因,一方面,隨著購置稅減半和新能源補貼退坡,今年的一部分銷量在去年就提前透支了。另一方面,去年同期汽車行業發展較好,基數較高,從而導致今年上半年車市相比而言表現欠佳。另外,今年汽車行業上游的煤炭、鋼鐵、有色等價格上漲與終端需求相對疲軟,導致中間制造和零售環節的利潤偏低,消費動力相對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