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驅動下,近期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復蘇步伐有所加快。經濟超預期的表現,引發市場有關歐、日央行將何時退出超常規刺激措施的討論。不過,從近期歐、日央行的動作看,G3國家央行的政策分歧短期內仍將延續。
歐元區通脹開始復蘇
歐盟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歐元區未季調CPI終值同比上升1.9%,符合預期,前值從1.9%下修至1.5%;歐元區未季調核心CPI終值同比增長1.2%,觸及三年高位,符合預期。
路透社評論稱,歐元區4月通脹數據距離歐洲央行2%的目標更進一步。目前歐元區經濟正處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增長軌道上,該數據再次印證這一觀點。
壓抑已久的通脹開始抬頭,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歐元區貿易的強勁表現。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3月歐元區19國進出口均顯著增加,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3%,進口同比增長14%;當月貨物貿易順差為309億歐元。
數據還顯示,一季度歐盟28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均有所增長。其中,對俄出口同比增長28%、對華出口增長22%、對美出口增長11%;但進口增長平緩,自華進口同比增長3%,自美進口增長4%。
隨著歐元區經濟復蘇勢頭愈發明顯,近期要求歐洲央行結束超寬松貨幣的呼聲漸起。而從歐洲央行官員近期表態看,其內部分歧有所加大,但整體尚未準備“轉向”。
歐洲央行執委科爾近日表示,在貨幣政策方面過于漸進,可能導致最終做出決定時引發更大幅度的市場調整。但科爾承認,當前經濟復蘇很大程度是由貨幣政策所帶動,相信當前貨幣政策將帶來理想結果,為通脹回歸提供足夠的物價與薪資壓力。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則表示,該行的政策顯然利大于弊,歐元區明顯在改善,下行風險已進一步消失。但現在宣布政策取得成功為時尚早,潛在通脹壓力繼續受到抑制,且尚未表現出令人信服的上行趨勢。維持當前程度的貨幣寬松仍然必要,以便潛在通脹壓力積累并為整體通脹在中期提供支撐。
歐洲央行管委瓦西利奧斯卡斯亦表示,該行沒有理由改變退出寬松的次序,準備6月討論前瞻指引,并應等到今秋就QE前景作出決定。
日本經濟連續五個季度擴張
在強勁的出口支撐下,日本經濟連續第五個季度增長,并創下一年來最快GDP增速。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數據,一季度日本實質GDP較去年同期上升2.2%,高于市場此前預期的1.7%。
具體來看,一季度日本民間消費增長0.4%,連續第五個季度保持增長;資本支出增長0.2%,市場預期為下降0.4%;海外需求貢獻日本經濟增長0.1個百分點,顯示海外經濟改善支撐日本經濟復蘇。
這是日本2006年以來經濟連續增長最長的紀錄。對于日本央行,經濟持續保持擴張,有助于推升因家庭支出疲軟而依然低迷的薪資增長及通脹。不過,盡管自2013年4月開啟量化與質化的貨幣寬松政策(QQE),并于2016年1月引入負利率,但日本通脹距離2%的目標仍相距甚遠。在4月的議息會議上,日本央行還下調2017財年和2018財年核心CPI預期下限至0.6%和0.8%。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今年1月以來,日本核心CPI實現2015年7月以來首次正增長,但3月CPI增速已有所下滑,且剔除生鮮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核心CPI再現下滑。從中長期看,日本通脹缺乏持續上行推動力。單從實現通脹目標而言,盡管日本央行進一步加碼寬松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也缺乏足夠動力收縮寬松規模或提升利率。更重要的是,日本經濟難以切換至內需主導的增長模式,對外部經濟依賴較高。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石原伸晃在評論一季度GDP數據時亦承認,日本需要觀察海外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金融市場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