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訊 今日,國新辦就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情況舉行發布會。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表示,前三季度我國加工貿易負增長7%,主要受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外雙重擠壓、國內轉型升級、貿易摩擦和加工貿易內源化等五大因素影響。
一是從外部看,世界經濟現在增長乏力,外需不振,影響我們的出口。根據世界銀行報告預測全球的經濟從2.9%現在已經下到2.4%,從世貿組織最新9月份給出的預測,全球貨物貿易從2.8%下降到1.7%。
二是面臨雙重的擠壓。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對高端先進制造業采取回流措施。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像東南亞這一帶,利用要素成本低參與競爭。
三是我國自身需要轉型升級。傳統加工貿易從生產能力、要素成本都發生了變化。加工貿易改革開放30多年前,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我們有土地,勞動力成本低,國際市場紅利。現在都發生變化,更重要的是現在對于產品的質量檔次、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工貿易需要有一個轉型過程。
四是貿易摩擦。某些國家對我國實施很多所謂的“貿易調查”、“貿易救濟”。商務部公布今年1-8月份,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80多起貿易調查,金額達到100億美元以上,呈兩位數增長。有一些國家是濫用規則,采取貿易保護措施。
此外,我國加工貿易趨向于內源化、本地化和國產化率在加大。昆山地區加工貿易企業,95%零部件國內采購在本地完成,像重慶5+6+800,5個品牌商,6個代工企業,800個是我們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企業,由于國產化率高,依賴于進口的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