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滬膠雖然追隨黑色板塊出現10%以上的漲幅,但通過對比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變化,我們發現做多資金偏向于日內短線,隔夜多單甚至有所減少。因此,本周隨著市場降溫,主力1609合約退守13000整數關口。展望5月,基本面繼續向好,但期貨價格存在短線回調風險。
割膠期雖已到,干膠供應仍偏緊
按照天膠種植周期,世界最大產膠國泰國的全面開割期是在每年的4月中旬之后,但今年由于干旱,割膠工作明顯延后。整個4月里,泰南部和東北部橡膠主產區僅有零星降雨,去年延續至今的旱情始終沒有緩解,影響膠水的產出。此外,與泰國處于相同開割期的第三大產膠國越南的旱情更為嚴重,該國橡膠種植集中的中南部約50%的土地面臨水資源短缺。國內方面,海南地區開割也有所延后,云南地區雖已全面開割,但產量有限,且開割前期以乳膠供應為主,預計要到6月才會有大批量的干膠上市供應。所以,雖然主要產膠國的割膠期陸續到來,但干膠的實際產出量并未增長,季節性供應壓力后移。
輪胎業經營改善,產業鏈傳導順暢
根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統計,今年1—2月輪胎企業經營指標有顯著改善。數據顯示,該分會42家重點會員企業綜合外胎產量為5141.45萬條,同比上升0.03%;實現利潤6.04億元,同比大幅上升67.21%;庫存165.73億元,同比下降7.57%。此外,3月輪胎出口同比大漲35%。利潤水平增長和出口需求提升,有利于輪胎企業增加開工積極性。截至上周,國內全鋼胎生產線開工率為71.54%,較去年同期高出2.21個百分點;半鋼胎開工率為75.96%,同比增長3.31個百分點。
下游輪胎產出量和生產利潤的提高,不但能夠增加對橡膠的需求,也有利于產業鏈價格傳導。3月底以來,國內輪胎企業大面積調高產成品報價,漲幅在3%—5%,調價的主因即原材料天膠和合成膠價格持續上漲。
雖然存在漲價的時間差,但仍可說明橡膠產業鏈的價格傳導較為順暢,需求端對原料采購成本上升的接受度增強,這為后市橡膠價格繼續抬升提供了彈性空間。
倉單量創歷史新高,5月交割壓力大
近期,上期所發布通知,增加了12000噸的橡膠交割庫庫容,目前期貨倉庫內的總庫存已達到29萬噸,其中注冊倉單量攀升至26萬噸,是去年同期的2.6倍,創出了歷史新高。5月中旬,前主力合約1605將交割,目前該合約持倉量折合倉單仍有16萬噸。屆時,這批交割倉單無論是從期貨市場流入現貨市場,還是轉拋到遠月1609合約上,階段內都會造成一定的利空沖擊。考慮到當前1605合約與1609合約的價差超過400元/噸,后一種可能性更大,1609合約上的空頭資金或增多。距離5月交割窗口期僅有兩周多的時間,滬膠短線存在較大的回調壓力。
總之,橡膠供應階段性偏緊和輪胎業經營改善,將為滬膠長線上漲提供動力和空間,但是5月的交割壓力也需要釋放,短線回調將出現,操作中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