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工業企業利潤延續今年開年以來的向好勢頭,經濟回暖信號有可能從“星星之火”發展到了“燎原之勢”。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421.5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比1~2月份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12.4億元,同比增長11.1%,增幅創下2014年7月以來新高。
“3月份利潤明顯回升,有整個經濟回暖的因素,也存在著一些偶然性,所以要認真、客觀、理性去分析。同時要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促進整個工業結構的改善和升級,奠定整個工業利潤持續回升的基礎。”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分析稱,3月份利潤的明顯回升,主要是供給側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大宗產品價格的回升帶動了收入的增長,同時也帶動了利潤的增長。
數據顯示,3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3%,降幅比1~2月份收窄0.8個百分點;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2%,降幅比1~2月份收窄0.8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僅因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降幅收窄,影響工業企業利潤減少額比1~2月份縮小1076億元。
潘建成表示,結構的升級也是利潤回升的主因,比如,IT設備的利潤增長高達35.9%,電器機械利潤增長高達18%,這兩者都屬于高端裝備,其收入增長其實沒有那么快,分別只有4.3%和6.8%,這就意味著其價高的產品的結構升級比較快。此外,投資收益明顯增長。投資收益的增長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很大的波動性。需要注意的是,價格回升中的一些品種,比如鋼鐵、有色、石油價格的回升是受國際金融市場期貨價格回升的影響,這也確實存在著不確定性。
分行業看,新增利潤多集中在中下游行業。數據顯示,3月份,新增利潤最多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醫藥制造業5個行業,合計新增利潤503.8億元,占全部工業新增利潤88.8%。
而上游行業利潤下滑較快。數據顯示,1~3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92.6%,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0.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5.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4.3%,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