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表示,被迫將今年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3.2%,較1月份預期下調了0.2個百分點。該機構稱,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疲軟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比預期要深,并且發達國家仍在努力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
這是該機構在過去一年中連續第四次下調預期,使得目前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僅略高于去年實現的3.1%增幅,并且距離IMF此前所認為的相當于全球經濟技術性衰退的3%增長率僅一步之遙。
IMF首席經濟學家奧伯斯法爾德(Maurice Obstfeld)在該機構的旗艦報告中稱,連續下調對未來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期表明全球經濟面臨失速、甚至陷入廣泛和長期停滯的風險。
日趨陰郁的前景為本周IMF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華盛頓舉辦的半年期會議奠定了基調。來自全球的金融領域領袖將齊聚一堂,評估全球經濟狀況。
IMF將今年中國的增速預期上調了0.2個百分點,至6.5%,因服務業補償了制造業的下滑。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繼續對該國的全球貿易伙伴造成打擊。對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擔憂曾在過去一年令全球市場出現動蕩。
IMF稱,中國政府提振產出和經濟改革的方案不足以解決長期增長問題。這些表態證實了投資者們的疑慮,這些投資者對中國政府有效管理、平穩實現從信貸推動的增長模式向以市場和消費為基礎的增長模式轉變持懷疑態度。
與此同時,歐洲和日本似乎也無法擺脫低增長局面,盡管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采取了激進措施,甚至史無前例地將利率降為負值。
美元走強、全球增長前景黯淡以及油價下跌也影響了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經濟產出情況。IMF將2016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下調了0.2個百分點,至2.4%。
IMF表示,盡管全球市場近期收復了今年年初的部分失地,但投資者不應沾沾自喜,因無數風險可能會令越來越疲弱的全球經濟偏離正常軌道。
IMF表示,希臘長期存在的債務問題、不斷升級的難民危機以及英國可能退出歐盟風險正肆虐歐元區及其他地區。若中國政府走錯一步也可能引發全球市場動蕩。新興市場再度面臨壓力,尤其是在公司債問題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金融緊張局勢、主權債擔憂、匯率進一步貶值以及更大規模的資本外流。低迷的石油價格也可能預示著石油出口商將面臨更深層次的問題。
鑒于上述風險,IMF將明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1個百分點,至3.5%。但即便是這樣有限的增速也是基于一系列假設,例如中國經濟再平衡順利推進、大宗商品出口商以及新興市場更全面地回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