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滬膠走勢,滬膠自去年6月份以來呈現單邊下跌趨勢,11月底最低觸及9350元/噸的低點。隨著泰國收儲以及產膠國聯合限制出口政策的出臺,滬膠開始逐漸走強,重心不斷抬高。預計二季度滬膠重心仍將繼續上移,而下半年由于供應逐漸增大或將重回跌勢。
成本及氣候因素支撐膠價
泰國膠乳和杯膠1月初一度跌破30泰銖/千克,白片價格跌至34泰銖/公斤的歷史低點。泰國膠農怨聲載道,泰國政府年初再次實行收儲政策,在市場上采購10萬噸橡膠。隨后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計劃在6個月內減少61.5萬噸出口量。其中泰國將削減324000噸出口量,印尼削減238740噸,馬來西亞削減52260噸。越南近期同意與國際橡膠三方委員會(ITRC)共同消減橡膠出口,印尼政府也將購買50萬噸國產橡膠來支撐膠價。
產膠國的多種刺激政策起到了效果,目前膠乳價格已反彈到49泰銖/公斤,杯膠價格也反彈到41泰銖/公斤,而外盤煙片價格已從1月份的低1170美元/噸反彈到目前的1540美元/噸。
天然橡膠的主要生產國是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產量占到全球產量的70%以上。2015年泰國天膠產量約430萬噸,印尼約320萬噸,馬來西亞約70萬噸。東南亞每年的2~4月處于停割期產量最少。中國國內的云南產區11月中旬進入停割期,海南產區12月中旬進入停割期,停割期一般持續到第二年的4月,目前云南地區已經開始開割,而海南預計4月下旬開割。
按照季節性規律,二季度天膠供應量最少,四季度供應最多。此外厄爾尼諾現象對今年上半年影響較大,泰國目前正遭受20年來最嚴重水荒,而國內海南橡膠[-0.33% 資金 研報]受厄爾尼諾影響發芽推遲。2015年全球天膠產量1128萬噸,ANRPC成員國天膠產量1107.4萬噸,2015年國內天膠產量官方數據79萬噸,不過由于膠價持續走低減產影響部分停割,調研實際產量只有65萬噸左右,ANRPC預計2016年中國天膠產量將下降0.5%,2016年天膠總產量微增1.2%。今年全球供應整體依然偏寬松,然而季節性供應淡季以及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二季度橡膠供應預計偏緊。
需求及庫存利多天膠
輪胎、膠管、膠帶、鞋材是天然橡膠下游主要的應用領域,其中70%多的天然橡膠使用在了輪胎生產中。輪胎有全鋼胎和半鋼胎兩種,半鋼胎主要應用于乘用車和輕卡車,全鋼胎主要應用于卡客車和工程車輛。2015年中國實行對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政策執行時間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由于這一政策2015年底國內乘用車產銷大增,預計今年乘用車產銷量將繼續增長。而對于天膠使用量最大的重卡市場,2月份國內重卡市場預計銷售各類車輛3.2萬輛,同比增長16%,重型車市場在連續18個月的負增長之后,終于首次實現了正增長。3、4月份通常是重卡需求旺季,重卡需求值得期待。
下游輪胎廠在年前停車開工率降到年度最低,年后隨著輪胎廠恢復生產開工率逐漸提高,年后輪胎廠開工率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5個點左右,今年的下游需求相比去年略好。
庫存方面,保稅區庫存高位回落。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產膠國開割季的到來,保稅區庫存持續增加,2月中旬一度達到峰值27.81萬噸,隨后國外產膠國停割影響橡膠進口有所減少,保稅區庫存開始逐漸下降。截至3月15日,保稅區總庫存下降到26.58萬噸,其中天膠庫存22.99萬噸,合成膠庫存3.01萬噸,復合膠庫存0.58萬噸。4、5月份由于主產國進口仍處于停割期,后市保稅區庫存預計將繼續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橡膠成本端存在支撐。目前國內橡膠的總成本大概15000元/噸。而國外泰國天膠成本大概是38泰銖/公斤(折合美元1075美元/噸),大膠園成本為48泰銖/公斤(折合1358美元/噸)。馬來西亞的成本大概是5.9馬元/公斤(折合1435美元/噸),印尼的成本跟泰國差不多。由于近年來天膠價格持續下跌,目前已經跌破了部分產膠國的天膠成本,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棄割現象,成本端對膠價亦構成了支撐。(作者:周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