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年伊始,國內滬膠期貨市場再度遭遇大幅下挫走勢,主力1605合約開盤呈現快速跳水走勢,盤中期價重心迅速下移,短期均線接連失守,最低逼近10110元/噸一線。對于前期利多預期的炒作,已然顯示出透支跡象,市場難有動力繼續推動膠價上揚,預計未來滬膠1605合約將重新走弱,再度回落至萬元整數大關以下。
制造業數據低迷 拖累滬膠反彈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2月制造業PMI為49.7%,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12月非制造業PMI指數為54.4%,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創下年內高值,連續兩個月呈現強勁擴張勢頭。與此同時,中國12月財新制造業PMI錄得48.2,連續第十個月低于50榮枯線,預期48.9,前值48.6。顯示中國制造業運行繼續放緩,低迷走勢未見好轉。2015年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反彈趨勢受阻,預示經濟繼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隨著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全球市場動蕩或進一步加劇,政府應重視短期外部風險,實施預調微調的宏觀經濟政策組合,避免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同時繼續推進供給側改革,盡早釋放改革紅利。
輪胎行業生存環境將更惡劣
對于天膠最大的需求端——國內輪胎行業在今年陷入銷售繼續萎縮和虧損面加大的困境,但筆者認為此等處境可能不是最糟糕的,因為明年該行業的生存環境或將更加惡劣。背后原因有四:其一、隨著2015年美國商務部正式執行對華輪胎“雙反”調查后的高額懲罰性關稅,預計2016年中國輪胎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將會下滑,銷售額以及利潤率也會大幅回落。其二、2015年11月歐亞經濟委員會發布對中國載重汽車輪胎反傾銷終裁公告,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載重汽車輪胎產品征收14.79%-35.35%的反傾銷稅,為期5年。由于歐亞經濟成員國主要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由此中國載重輪胎可能會在后面幾年丟失部分獨聯體國家的銷售渠道。其三、由于印度進口輪胎的關稅平均在6.5%-8%,但針對用于生產輪胎的天膠原材稅率卻在25%左右。由此導致2015年以來印度不斷加大對中國輪胎的進口數量,但也引起了當地本土輪胎企業的不滿。目前這些企業正向印度政府呼吁,希望能出臺高關稅來遏制中國輪胎的“侵蝕”,其呼聲與日俱增,預計未來中國輪胎企業在新興市場上將面臨同樣的“雙反”壓力。其四、中國內地重卡銷售依然低迷,今年企穩回升的可能性較低,盡管乘用車市場在近兩月出現大幅增長態勢,但能否延續樂觀勢頭仍有待觀察。因此對于輪胎企業而言,內銷市場顯然陷入了一個“吃不飽”局面。身處于外部市場“四面楚歌”而內部環境又“危機四伏”的環境下,2016年輪胎行業的生存壓力令人堪憂。
此輪滬膠反彈的利多預期已然炒作完畢,如果市場盲目樂觀而缺乏對產業鏈供需格局的冷靜認識,而在利空隱患依然存在的時候,投資者輕易追漲,則可能面臨套牢的痛苦折磨。筆者認為,應理性和謹慎對待目前以及明年的滬膠行情,不盲目但也不必過分悲觀。當下膠價反轉的條件尚未成熟,而反彈的基礎也有待牢固,底部盤整的趨勢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