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行數據,中國8月外匯儲備3.5574萬億美元,預期3.58萬億美元,前值3.6513萬億美元。8月外儲下降939億美元,為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離岸人民幣急跌。
此前彭博調查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外匯儲備從3.65萬億美元下降至3.58萬億美元,減少710億美元。高盛預計,考慮到歐元兌美元的上漲,8月總體外匯儲備流出規模大概是920億美元。
939億美元是歷史最大的單月外儲降幅。從去年6月底至今年7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從3.99萬億美元降至3.65萬億美元,降幅3400億美元。這意味著,8月單月的降幅就超過了過去一年的四分之一。
高盛在研報中指出,人民幣已經接近此前預估的合理水平,進一步貶值的可能并不大。不過高盛同時還警告,由于外儲數據并不能真實反映中國資本外流的狀況,基于外匯儲備對中國資本流動狀況做出評估時要更謹慎。
過去幾個季度中,外匯儲備并未準確反應國際收支平衡表上資本流動的狀況。中國實際外匯儲備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分別比收支平衡表上反應的外儲高出500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二季度又偏低1000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隨著經濟持續下行和新匯改的推出,中國央行眼下正面臨一個尷尬的兩難境地。如果不讓人民幣貶值,需要大量的外匯儲備干預。這不僅不會阻止資本外流,而且會造成國內流動性緊張;但如果讓人民幣更自由地浮動,就會在短期內造成更大的資本外流壓力,外債違約,甚至國內投資減速。
巴克萊預計,如果按照目前外匯儲備下降的速度,中國央行將在今年下半年將流失14%的外匯儲備。作為應對,中國央行今后將會逐漸降低干預人民幣的規模,允許人民幣逐漸貶值。
法國興業銀行也持類似觀點。該行中國分析師姚煒分析認為,中國政府將一邊允許人民幣有序貶值,一邊對資本流出設置更多限制。比如延緩居民資本賬戶開放進程等。
據姚煒計算,根據IMF的標準,在不嚴重影響中國外部敞口的情況下,中國可以消耗約9000億美元(約占四分之一)用于外匯干預。
不過目前中國官方對于人民幣的匯率仍充滿信心。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上周末的G20會議上表示,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趨于穩定,股市調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場可望更為穩定。
周小川說,受前期美元走強和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普遍貶值影響,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偏強,新匯改后人民幣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貶值。但中國經濟基本面并未發生實質性改變,對外貿易仍然保持較大順差,人民幣并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
9月1日,央行將對代客遠期售匯收20%的外匯風險準備金。華創宏觀分析師鐘正生評論稱,央行此舉旨在應對未來外匯擠兌風險,抬升跨境套利的成本,緩解人民幣貶值預期的無序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