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令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感到措手不及。周二,中國人民銀行大幅下調人民幣中間價,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近2%,這是人民幣20多年來最大跌幅。此舉對市場造成沖擊。周二,歐美股市重挫。商品大幅下跌,原油和工業金屬遭到拋售。
花旗集團分析師表示,人民幣的貶值令交易員感到吃驚,并導致了一系列的避險。市場可能認為,中國經濟的表現和此前較為悲觀的預期一樣糟糕。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212.33點,跌幅1.21%,報17402.84點。標普500指數收跌20.11點,跌幅0.96%,報2084.07點。納斯達克指數收跌65.01點,跌幅1.27%,報5036.79點。
工業金屬今日同樣下跌。銅價下跌3.3%,至每噸5128美元。布油下跌2.2%,至每桶49.32美元。
油價同樣受到了歐佩克月度報告的影響。歐佩克的月度報告指出,原油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持續。
TD Securities亞太首席宏觀分析師Annette Beacher表示:“人民幣的重新估值對原本沉睡的夏季市場來說是一次沖擊。”
人民幣最低下跌1.98%,至每1美元兌6.3324人民幣,創下2012年9月來新低。
Beacher表示,中國央行還在研究改善人民幣的定價機制,以便讓人民幣加入IMF的特別提款權,加入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
她說:“這很顯然是一次性的貶值,并在新的機制前穩定匯率波動,旨在讓離岸和在岸人民幣的匯率趨同。不過,市場有些懷疑,這是否只是一次性的調整。”
歐洲股市今日收跌。歐洲泛歐績優300指數收跌1.7%,報1558.96點。日經指數下跌0.4%,韓國股市下跌0.8%。
投資者轉向國債避險。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9個基點,至2.14%。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4個基點,至0.66%。
那為什么人民幣的一次性貶值能導致市場如此波動?
其中一個原因是人民幣貶值讓投資者擔心,一個更強勁的貨幣戰爭正在襲來。國家通過拉低匯率,而非提高效率來提振出口。周末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七月出口同比下跌8.3%。
還有投資者擔憂,中國政府或決定更多的利用外匯工具來刺激經濟,降低對財政和國內貨幣政策的依賴。上證綜指周二收盤報3927.91點,跌幅0.01%,成交額7123億元。深證指數收盤報13323.1點,漲幅0.15%,成交額6231億元。
貨幣戰爭、美元升值和中國經濟放緩讓商品出口國以及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貨幣下跌。
澳大利亞元下跌1.5%,至1澳元兌0.7303美元,新西蘭元下跌1.1%,至1新西蘭元兌0.654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