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整個汽車行業形勢都不太好。上半年,中國乘用車迎來近15年最低增速,增速首次低于整個汽車市場。”
近日,在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上半年汽車信息發布會上,國家信息中心汽車產業信息處處長劉明這樣告訴現場媒體。
汽車產業增速落后于GDP
從輪胎世界網得到的數據看,今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內需增長5.2%。過去15年中,增速低于10%的只有三年,分別是2008年、2011年和2012年,其他年份增速都在10%以上。今年5.2%的增速比去年下降7.2個百分點,降幅較高。
從月度增速數據分析,這種下降趨勢更加令人擔憂。今年1月份乘用車增速為12.5%,到了6月份,這個數字變成-2.3%,許多專家斷言下半年會繼續滑落。
業內普遍接受的乘用車正常增長速度,大致相當于GDP增速的1-1.5倍,因此,7%-10%的增速被認為是合理范圍。從上半年情況來看,乘用車增長速度已經跌出了合理區間,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
劉明分析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大因素,是中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數據顯示,中國去年GDP增速在7.3%-7.4%,今年第一、第二季度下滑至7%左右,甚至有些觀點認為還不到7%,工業增加值下降也十分明顯。在以 往,工業增加值總是高于GDP的增長速度,但今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最高增速出現在1月份,是6.8%,3月份最低降到5.6%,整個上半年只有 6.2%。這意味著,工業增加值已經低于中國GDP的增長速度。
劉明稱,這說明整個經濟增長更多是在靠其他產業來帶動。這種變化對整個中國汽車市場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經濟下滑 消費信心不足
今年,在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下滑得最厲害。去年全年,投資增速是15.8%,今年5月份這個數字變成11.4%,下降4.4個百分點,其中,占整個投資比重20%-30%的房地產板塊下降很快。
在劉明看來,減少的投資需要從其他地方補上來,但部分制造業已經產能過剩,還得“去產能”,因此并不容易補齊。宏觀經濟的影響,造成整個車市情況不太好,因為其不僅影響到消費者的收入和購買能力,也會影響到消費的信心。
據分析,消費信心會受到收入預期、支出預期和現金流三個指標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收入,而收入的決定因素是GDP水平。與比去年相比,今年中國GDP增速下降的幅度比較大,對消費信心存在負面作用。
輪胎世界網了解到,除此之外,影響消費者購車積極性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在今年上半年也消失了,那就是限購。
去年上半年,由于天津和杭州限購,加上其他城市可能限購的傳言,對一線城市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性消費。今年,由于沒有新限購城市出現,媒體方面關于限購的消息報道也少,3月份以后,恐慌性消費基本消失。
經銷商積極性受影響
輪胎世界網從多個渠道獲悉,去年以來,汽車經銷商的庫存壓力較大,降價幅度明顯,有些經銷商是賣得越多賠得越多,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他們對后市預期都不太看好。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數據,2015年6月份,國內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68,自今年2月份以來,經銷商庫存水平已連續5個月處于1.5的警戒線水平以上,庫存壓力依然較大。
有媒體報道,由于庫存壓力大,湖北宜昌一家4S店甚至連樓頂都停滿了小轎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也積極牽頭組建經銷商聯席會,讓經銷商能夠抱團“取暖”,合力自救。
另外,劉明認為,當前,中國汽車經銷商處于轉型階段,正在從單純的售前服務向售后服務轉型,由于不適應新形勢,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部分經銷商銷售積極性會受到一些影響,對乘用車市場銷量的增長不利。(輪胎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