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日本央行公布最新利率決議,日本央行委員會以8比1的投票結果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80萬億日元的計劃,符合預期。
日本央行表示,寬松貨幣政策產生預期效果,會持續維持寬松政策直至實現2%的通脹目標。將審視風險,適當時調整政策。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稱,現在討論退出政策還為時尚早。
同時,日本央行下調了對日本通脹及實際GDP增速的預期,將2015財年GDP增速由4月預期的2%下調至1.7%。2016財年、2017財年GDP增速分別為1.5%和0.2%,與4月預期相同。
就在7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組織(IMF)在其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由于工資上漲速度放緩及個人消費低迷,日本2015財年增速將比此前預期的更緩慢。”IMF將日本2015年實際GDP預期增長率由1%下調至0.8%,2016財年增長率將為1.2%,與4月預測時相同。
通脹預期方面,日本央行將2015、2016、2017財年核心CPI(除去生鮮制品)的增長率均下調0.1%,分別為0.7%、1.9%及1.8%。
“此番下調引人注目,因為這是復蘇狀況不容樂觀的信號。”瑞銀經濟學家青木一樹表示。
黑田東彥表示,如果油價走勢符合預期,日本將在2016財年上半年達到2%通脹目標。今年4月30日,日本央行將2%通脹目標的達成時間從原先的“2015財年前后”推遲到“2016財年上半年前后”。
市場方面則對此表示質疑,彭博社的相關調查顯示,多數經濟學家質疑日本的通脹會以央行預期的速度增長。
市場分析認為,疲軟的外部需求及個人消費是拖累日本經濟復蘇前景的要因。“和消費相關的收入數據連續不及預期理想,另外日本5月出口增速連續第二個月下滑。”摩根大通銀行經濟學家足立正道說。
日本總務省6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5月家庭支出較上年同期增加4.8%,高于預期值3.4%,也是2014年3月以來的首次增長。該數據一經公布,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日本經濟復蘇正在釋放積極的信號。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家庭支出消費在日本GDP中的比重長期為六成左右,突顯其在重振日本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有分析指出,5月家庭支出雖高于預期,CPI同比增長了0.1%,但需要考慮的是日元走軟而帶來的食物漲價效應及其抑制消費需求的可能性。
“消費正在復蘇不過勢頭并不強。物價上漲對要實現通脹目標的日本央行來說是好事。不過若物價上漲并非由走強的需求帶動,而是因為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的,那么將對消費帶來打擊。”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新家義貴表示。
日本內閣府7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雖然該國6月家庭消費者信心指數實現三個月來首次增長,但該指數維持在50以下水平,意味著消費者對本國經濟未來6個月的前景悲觀多過樂觀。
瑞銀經濟學家青木一樹在該報告中預測,盡管日本存在勞動力不足現象,但該國人均收入增速將在2015年底前超過1%,進而帶動內需。不過,他也指出,盡管日本的非制造業勞動力日趨不足,但到目前為止,該產業的薪資水平并沒有上漲。
貿易方面,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日本5月出口年率增長2.4%,為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低于預期的3.5%。其中,中國和美國方面的需求減弱影響顯著。5月日本對中國出口增加1.1%,較4月2.4%的增幅顯著放緩;日本5月對美國的出口較上年同期增加7.4%,不過增速要遠低于上月的增長21.3%。日本對美國的出口量為六個月來首度減少。
今年一季度的日本經濟增長率換算成年率高達3.9%,不過,外部需求減弱使得第一季GDP增幅少了0.2個百分點。
黑田東彥在7月15日下午的記者會上表示,由于出口和產出有所走低,日本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會低于一季度,但他補充說,預計出口將繼續溫和復蘇,二季度經濟疲軟的狀態將在7月后有所好轉,經濟復蘇會擴散至全國。對外部環境,他表達了樂觀預期,他認為中國經濟大幅放緩的可能性較小,美國經濟正在復蘇。
對日本第二季度經濟增速將放緩,市場也做出了類似判斷。摩根大通銀行經濟學家足立正道在6月發布的報告中預測,日本二季度經濟將零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