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6月我國汽車產銷量環比、同比雙降;上半年,汽車產銷增速比去年同期明顯回落。
數 據統計,自2008年12月以來,我國乘用車在今年6月產銷同比首次出現雙雙下降,四類乘用車品種產銷均呈一定程度下滑。其中,轎車銷售84.62萬輛, 環比下降6.70%,同比下降14.91%;SUV銷售44.82萬輛,環比下降2.40%,同比增長37.75%;多功能乘用車MPV銷售12.60萬 輛,環比下降10.31%,同比下降0.61%;交叉型乘用車銷售9.10萬輛,環比下降11.25%,同比下降22.48%。
“6月份乘用車產銷下滑,雖然與2008年的數據類似,但2008年是全球經濟危機爆發造成經濟下行,今年國民經濟的放緩與2008年不同,汽車產業發展中也能看到轉型升級痕跡。”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
今 年上半年,乘用車銷量超過千萬輛,達到1009.56萬輛,同比增長4.80%,比上年同期回落6.38個百分點。轎車銷售578.93萬輛,同比下降 5.89%;SUV車型銷售266.12萬輛,同比增長45.94%;多功能乘用車MPV銷售101.63萬輛,同比增長15.26%;交叉型乘用車銷售 62.88萬輛,同比下降19.03%。
“與上年同期相比,轎車結束增長,交叉型乘用車降幅略有加大,SUV和MPV增幅趨緩。”中汽協行業信息部主任陳士華稱。
與 去年自主品牌表現欠佳相反,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出現上升。數據顯示,今年1-6月,自主品牌共銷售418.46萬輛,同比增長 14.57%,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45%,市占率比上年同期提升3.54個百分點。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市占率均呈下降趨勢,德系降 幅最大。
SUV車型的快速增長令自主品牌受益頗多。但該車型的井噴式增長還能持續多久,業內對此也充滿擔憂。董揚認為,對自主品牌 發展來講,除了SUV,小型MPV的出現或能帶來新的發展空間。“這類車型完全根據中國市場需求進行技術開發,或將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新特色。”
除 此之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將成為未來中國車市的新亮點。據中汽協數據統計,今年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9153輛,銷售21055輛,同 比分別增長2.7倍和2.4倍。1-6月新能源汽車生產76223輛,銷售72711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4倍。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9042輛和46219輛,同比分別增長3倍和2.9倍;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181輛和26492輛,同比增長2倍和1.9倍,占到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36%。
董揚預計,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希望完成15萬輛。這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的“2015年新能源產銷量達50萬輛”的目標尚有差距。對此,董揚稱:“今年的目標銷量很可能完不成,但是明年應該會實現。”
沒有達標的,除了新能源汽車,還有業內對國內車市的增速預期。今年年初,中汽協曾預估我國車市今年增速能達到7%。但現在,中汽協將這一數字調到3%,給出了五年來的最低預判。
董 揚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來自多方面,包括我國國民經濟增速放緩,工業產值各項指數下降、管理審核機構把控變嚴、股市下跌對現金流的影響等等。“我國整 個經濟增速在下滑,這也體現在了車市上。預計今年會是汽車業的一個小年。但是下半年的發展建議我不好說,車企應該比我更清楚。”
與車市增速下滑相反的是,仍有不少車企在繼續擴大產能。據記者了解,目前有些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承諾企業只要建廠,地方政府就會補貼,甚至由地方政府來親自建廠。對此,董揚表態“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會對汽車產能建設造成不利影響,需要全社會共同監督”。
董揚認為,目前無論是合資還是自主車企,本質上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但仍需要企業對自己進行合理的產能規劃。“生產和銷售有不一致之處,是正常現象,但企業的產能規劃也要在可控的范圍內。”(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