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近年來印度車市銷量狀況并不樂觀,上財年該國新車銷量僅實現了4%至5%的增長,但這一數據并未打擊車企的信心,印度本土和外資車企在未來數年中已經規劃了高達100億美元的投資。
車企投資擴產除了表明對印度市場前景的看好,同時也在挖掘印度作為出口基地的潛力,不少車企計劃將印度作為出口非洲、拉丁美元以及中東地區的出口基地。
汽車分析公司IHS高級分析師Gaurav Vangaal表示,印度市場預計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銷售市場,到本十年末年產量可達到600萬輛。
目前鈴木正在印度進行建廠擴產,本田則正在尋求進入新的細分市場,雷諾、日產和大眾計劃將印度作為重要的出口基地,福特和菲亞特則計劃兼顧印度本土市場及出口海外市場。
普華永道的數據顯示,過去的10至12個月中,10家汽車制造商在印度共投資了3,157億盧比(約合50億美元),兩輪車企業投資了855.5億盧比(約合13億美元),輪胎企業的投資約為735億盧比(約合11.5億美元),這些投資使得印度汽車產能增加了300萬輛。
一名不愿透露的車企高管表示,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擴張是基于長期的考慮。印度市場需要每年增長10%以上才能消化新增的產能,而市場需求不足的風險是一直存在的,因此車企必須要面臨產能過剩的可能。
據普華永道統計數據,近期在印度有投資計劃的車企包括如下:
鈴木汽車:投資850億盧比(約合13.3億美元)新建一座工廠,預設產能為75萬輛/年;
福特汽車:投資400-500億盧比(6.24億至7.8億美元)新建一座研發中心;
雷諾日產聯盟:投資500億盧比在欽奈(Chennai)工廠擴產;
馬恒達汽車:投資400億盧比,其中200億盧比(3.12億美元)用于試車跑道以及欽奈的新工廠;
五十鈴汽車:300億盧比(4.68億美元),投資新工廠擴產SUV與皮卡車型,初始產能為5萬輛/年,到2020年提升至12萬輛/年;
福田汽車:300億盧比,初期投入120億盧比在恰坎(Chakan)新建工廠,其后將擴建該工廠;
菲亞特克萊斯勒:150億(2.34億美元)至250億盧比(3.9億美元),投產豪華SUV并出口海外市場;
大眾:150億盧比,到2018年將恰坎工廠的產能由目前的13萬輛/年增至20萬輛/年;
沃爾沃卡車:70億盧比(1.09億美元),擴產卡客車;
寶馬印度:10億盧比(1,600萬美元),推進車型的印度本土化;
本田汽車印度:138億盧比(2.15億美元),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設立新工廠,將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工廠產能擴大至6萬輛/年;
印度Force Motor:100億盧比(1.56億美元),新產品開發及為寶馬設立新工廠;
奔馳:15億盧比(2,300萬美元),在恰坎工廠增設一條生產線,將產能擴大至2萬輛/年;
Ashok Leyland:30億盧比(4,700萬美元),新建大巴車制造工廠,投資合資公司。
總計3,463億盧比(約合54.02億美元)。(蓋世汽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