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汽車產銷環比雙降的情況下,5月份的車市并沒有出現期待中的回暖行情。據乘聯會6月5日公布的數據來看,5月車市零售同比增速4%,低于4月同比的9%增速,5月零售環比4月下降2%。
伴隨著國家經濟的新常態,在國內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下,汽車行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少有的低迷。原本應該在5月出現汽車行情的回暖,但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出現料想中的調整。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文件數據,所顯示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車市受到股價上漲帶來的影響。原本預計的5月股市走穩后,資金會流回車市。但由于股價的持續動蕩上行, 車市的需求難以釋放。根據咨詢機構統計數據來看,今年1-4月的流動性放松帶來的資金釋放在2.3萬億元,但股市吸引的銀行資金流入就達到了3萬多億元, 社會資金流入股市較多。在股市相對利好的情況下,消費者的資金普遍都流入股市,而購車的欲望也隨之減少。與股市的投機性質相比,購買汽車并不能滿足消費者 普遍的投機心理,反而會出現貶值的情況。所以說車市的低迷是可以預見的。
其次,房地產的回暖也或多或少的影響到車市的發展。特別是在一線城市,住房對于人們的需求實際上是要高于出行 的。況且,目前的城市道路相對擁堵,購買汽車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們上下班出行的問題,反而會衍生出缺乏停車位等問題。在公共交通便捷的社會中,私人購車 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再次,目前國產自主品牌的戰略也與目前汽車市場的趨勢相背離。如今國產自主品牌都在走向高端市場,但合資品牌 汽車與進口車在當前的形勢下降價趨勢較為明顯。在二者之間形成的競爭中,自主品牌的價格戰沒有占到很強的優勢。國內車企由于歷史原因和季節波動因素,產能 利用率僅在50%左右,合資品牌產生始終是在80%以上,而德美韓等合資車企的產能利用率長期在100%左右。自主品牌長期以來的產能利用率很低,但近幾 年來卻沒有采取降價促銷等措施,而是抓住SUV頗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趨勢,實施價值高端化SUV發展路線。這也是汽車市場出現低迷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 伴隨著自主SUV技術與性能增強,合資品牌的轎車市場也實現負增長。
最后,汽車行業新常態的情形下,互聯網 的影響也在逐漸增強。汽車行業也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變革。而在這種變革 之下,汽車行業同樣也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新的形勢。傳統的4S店經營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來自互聯網的挑戰。除此之外,國際車企在合資品牌中主導地位并 未得到改變。照搬國際車企產品投入中國市場的情況也普遍存在。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產品沒有辭舊推新,制造出更符合中國市場的產品也是目前車市低迷所面臨 的一大問題。
4月與5月均出現了汽車生產大于國內批發零售,而批發零售的數額又大于經銷商銷售給消費者的數額。廠家庫存增長快于渠道庫存增長。這也導致4-5月的批發增速低于零售的現象持續。
最近國家及政府推行新能源汽車的力度也在大大增強,但似乎并沒有對汽車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6月1日,北京已 經推行了純電動汽車不限行的政策。這一消息的推出應該會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一陣購車風,但事實卻并非如此。由于人們普遍對新能源汽車接受程度不高,純電 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不令人滿意,充電樁等設施的建設也不完備等原因,新能源汽車在消費者當中普及起來還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在乘聯會5月產銷研討會上,崔東樹 也曾直言,新能源汽車收取的充電服務費應該暫由政府補貼,目前收取充電服務費的政策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政府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面應該給予更多的支 持。
過去的5月,汽車市場的低迷情況已經出現。展望6月,形勢依然不容樂觀。6月一直是市場低迷期,從近期的降價促銷來看,似乎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歸其根本,汽車市場的需求太弱是影響汽車市場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