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膠在4月21日大幅沖高,揭開了近期第一波反彈的序幕,隨后因期貨的報復性反彈缺少現貨面支撐,主力資金主動把價格下方到14000附近;第二波反彈持倉量最高僅有24萬手,即資金量不大的情況下,1509再次沖上15000上方,可見市場已經認可了滬膠的反彈節奏,多頭阻力大大減小。同時因為15000上方并未增倉,反而減倉下行,可見后市下回調的空間不大。
一、宏觀分析
1. 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未減 貨幣政策仍有繼續寬松的可能。
最新的各項經濟數據仍舊差強人意。今年前四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同比放緩至12%,為14年以來的最低增速;前4月的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僅為6.0%,至少為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0%,環比下降0.2%,不及預期;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不及預期的增長6%;5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為49.1,低于預期。中國出口增速在四月份同比下滑6.4%,為2009年以來最差同期表現。進口更是下跌16.2%,為連續第四個月以兩位數速度下滑。經濟下行的趨勢似乎仍未見明顯緩解。
半年的時間,央行已經三次降息和兩次降息,寬松的味道已經顯而易見。自5月7號到22號,短短半個月時間內,國務院出臺11個重磅文件,穩增長政策密集加碼。與此同時,各大部委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助力穩增長。回顧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明確提出“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或許可以推測二季度政府的頭號任務已暫時從改革轉向了增長。
后期為維持龐大的地方債置換能夠處于低成本區域,為應對國有資產證券化IPO帶來的沖擊,為緩解6月季末因素造成的資金面緊張,鑒于CPI可能持續低迷,貨幣政策繼續寬松仍是大概率事件。
二、基本面分析
利多因素:
2、近期國內外天膠政策消息面解讀
(1)隨著時間逼近7月1號,復合膠新標準執行時間并未得到官方的進一步確定,對其能否按時執行,現在市場猜測仍舊頗多。如果官方沒有進一步指引,則后期按時執行的概率較大。而后期天膠進口關稅提高,則進一步拉高國內天膠報價,對滬膠形成利多。
(2)海關總署加強了對進口天膠的審查力度,對證件不齊全的進口膠基本都是采取20%關稅,再次對進口膠進行限制。
(3)東南亞貿易商準備在6月底放棄在新加坡市場的交割機會,同時加大對下游需求廠家的直銷力度,避免投機資金過度影響市場。其實,其本質就是對目前的價格并不認同,變相挺價。
(4)泰國自6月1日起整治約400萬萊侵占國家土地的橡膠種植園。
綜合這些政策面因素,國外市場,泰國在經歷了前期大規模收儲穩價之后,終究回歸到根本上來,只有通過砍樹來緩解供給壓力,但因為橡膠樹是泰國的重要產業,大規模砍樹的概率很小,只會短暫的刺激市場做多神經。國內策的初衷或許就是為了限制進口力度,以提高國內天膠價格。因為天膠是戰略儲備物資,后期價格如果繼續下跌,則膠農很有可能會采取砍樹措施,國內本身產量就只能滿足25%左右。因此,上升到國家層面上,這是不希望看到的。
3、成本支撐決定了滬膠震蕩筑底的大格局
天膠價格基本已經實現了去金融化、去工業品化,目前回歸到了供求關系的主因上。從產業鏈角度分析,膠農利潤或將回歸到農產品的正常收益水平。預示著天膠的價格可以按照農產品的成本進行折算。
當前關注更多的是滬膠交割品全乳膠的生產成本。國內高產地區年均單產可以達到120-130公斤/畝,低產地區單產只有50-60公斤/畝,全省平均單產在70-80公斤/畝。假設海南、云南年均投入成本均為425元/畝,云南和海南產出分別為75公斤/畝和110公斤/畝,由此折算理論上海南天然橡膠平均種植成本為5666元/噸,云南天然橡膠平均種植成本為3863元/噸。但實際可交割的全乳膠基本都是國營,其最終成本要遠高于市場上的一般水平,對價格的變動并不敏感。因此成本論更多的是討論民營膠的情況。海南:13000-16000(年化)為能影響割膠意愿的區間,越接近區間底部特征越明顯。12000(年化)以下為出現停割的區間,越接近區間底部特征越明顯。云南:10000(年化)以下為雇主減少雇工的區間,越接近區間底部特征越明顯。
因此只要是雇工割膠的,現在都難以賺錢。一年雇工割膠8個月,月工資3000的話都是虧錢的,人工的成本很難往下跌。泰國的情況也類似,杯膠在40泰銖以下長期是呆不住的,38以下是極限。國內在10000左右,這個是農墾的收購價,二盤商收購的話是在8塊。所以從成本上看,價格再往下走的話,2015年的供應量有可能會出現一個逆轉。
4、現貨市場干膠開工率偏低 支撐滬膠繼續維持強勢
2014年已經出現膠農棄割的現象,加工廠開工率較低(尤其是海南民營膠廠表現更為突出),貿易商數量減少和成交積極性大幅降低(青島保稅區目前積極報價的或許不到20家)。天膠市場在經歷了5年的低迷期之后,產業鏈環境由量變到質變,為滬膠市場營造出震蕩筑底的大環境。盤面上看,滬膠自2014年9月份開始進入了震蕩筑底時代,每次跌破12000,就會被快速修正,可見在該區域附近已經成為鐵底。天膠新開割面積在2016年后會出現減少,后期如果出現棄割,疊加收儲等因素暫緩今年的供應增幅,在全球需求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天膠走出底部區域的概率逐漸加大。
海南5月18號膠水收購價12.4元/公斤,杯膠5.5元/公斤。調研的中南部13個加工廠,只有兩個加工廠開工(中部地區),南部的8個加工廠都未開工。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目前荔枝、瓜菜等上市季節,很多膠農無暇顧及又臭又不賺錢的天然橡膠。二是當前的價格對膠農毫無吸引力,目前國內有實力的乳膠廠在高價搶收膠水,導致(干膠)加工廠生產原料難以維系,被迫停產。東南亞地區情況類似,因乳膠的利潤率較大,干膠工廠開工率偏低。
5、與原料、原油情況對比
泰國原料報價在停割期基本維持穩定,但宋干節之后,隨著開割來臨,出現明顯的漲幅。對比目前的原料報價,已經接近2014年5月份,當時滬膠處于15000附近的區間。
從原油的對比上看,滬膠前期的快速反彈,明顯是長期受到壓制之后,受原油反彈帶動出現的報復性反彈。后期對原油的預判是維持在50-70區間的弱勢震蕩整理。該價位區間,仍舊處于滬膠當前運行區間的上方,或許仍舊能帶動滬膠繼續走高。
利空因素:
6. 輪胎企業出口受限 內憂外患使得行業堪憂
美國商務部近期調低了對中國某些企業反補貼稅率,但整體稅率仍舊偏高。“雙反”影響了大約國內12%的產量,對國內輪胎企業沖擊嚴重,尤其是對出口美國比較大的大企業,對整體量的影響很大。除了關注量,它事實上也影響了市場的競爭格局,這些企業有可能因為這樣雙反,面臨運營方面非常大的困境挑戰,并且會打亂整個市場的銷售局面。
當下輪胎企業成品庫存較大,資金流情況頗為堪憂,而且東營某輪胎廠前期宣布破產,掀起2015年輪胎行業大洗牌的序幕。一般行業的規律很多是雪上加霜型,在輪胎企業不景氣情況下,天膠價格在經歷了前期的快速下跌之后獲得企穩,價格堅挺加劇輪胎行業洗牌。
但是從整個產業鏈的定價權看,輪胎廠更多的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當然不排除上游會兼顧到輪胎企業的利潤情況,但整體看力度有限。
7、國內開割后產量集中釋放 影響滬膠做多積極性
滬膠在4月底的這波拉升中,現貨市場并未跟隨期價快速反彈,可見現貨仍舊偏弱,主要是下游需求并未出現大的變動,對高價膠有強烈的抵觸。同時隨著滬膠的快速拉升,現貨價格跟隨上漲,前期停割、棄割的情況或許會得到改善。且6月份國內開割后產量集中釋放,影響滬膠做多的積極性。
三、市場展望與投資策略
天膠到了開割率和價格糾結的時候,在價格偏低的情況下,后期的產膠量肯定是跟隨膠價波動。因此,現貨市場的總態勢是:在期貨寬幅動蕩的洗盤中,現貨價格重心將不斷上移,直至滿足膠農們的最低需求。
從持倉上看,滬膠1509回到了這輪行情的起點22萬手的水平,價位也回到了前期震蕩區間的上沿。過山車行情意味著滬膠仍存有較強的金融屬性,在現貨面未能強勢跟進的情況下,資金主動把價格下放。13500附近支撐較強,表明了滬膠在擺脫前期震蕩區間之后,交投重心已經上移。后期可以考慮在14000-14500逢低建立趨勢多單,上方仍有繼續創新高的可能。
作者簡介:劉飛,中國科技大學材料物理學碩士,現為華安期貨研發中心高級分析師,擅長基本面分析,主要從產業鏈角度把握期貨運行的節奏與規律。目前主要從事化工品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