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中國央行決定推出大額存單產品,投資人包括個人、非金融企業等。至此,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還差放開存款利率這最后一躍。
央行規定,個人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30萬元,機構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大額存單期限包括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共9個品種。
大額存單發行利率以市場化方式確定。固定利率存單采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計息,浮動利率存單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為浮動利率基準計息。
所謂的大額存單,是指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非金融機構投資人發行的記賬式大額存款憑證。
央行提到,從國際經驗看,不少國家在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都曾以發行大額存單作為推進改革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國推出大額存單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從我國的情況看,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加快推進,除存款外的利率管制已全面放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已擴大到基準利率的1.5倍,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顯著提升,分層有序、差異化競爭的存款定價格局基本形成,同時,同業存單市場的快速發展也為推出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推出大額存單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
“大額存單是利率市場化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步驟。”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李志強曾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當前存款利率市場化區間浮動進一步擴大,按照利率市場化“先大額后小額”的推進節奏,同業存單對募集資金對象有門檻限于同業,大額存單發行將范圍放開至企業和個人,通過同業和大額存單實現大額存款完全市場化后,再逐步轉向小額存款,所以大額存單是完全放開存款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必然步驟。
自1996年建立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至今,中國利率市場化之路已經近二十年。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幣存貸款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目前,央行放開了貸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也分別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先后擴展至基準利率的1.2倍、1.3倍。
今年5月10日,央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時,也將存款利率上浮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不少分析師預測,央行下一步便是完全打開浮動區間,那么中國將完成利率市場化的最后一躍。
不過,法興經濟學家姚煒認為,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挑戰才剛開始:中國今年準備放開存款利率,繼而完成利率市場化進程。然而,真正的利率市場化才剛開始。在迎來最終成功的利率市場化之前,中國還需數年的不懈努力。 在放開現行政策利率(基準存貸款利率)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面臨的短期挑戰在于,改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中期挑戰在于,允許市場對風險進行定價,但又不觸發系統性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