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官員宣布,其擠壓以美國頁巖油為代表的高成本油企的策略正取得成功,沙特作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正尋求確立自己在全球市場中的主導低位。
“無疑,過去幾個月的價格下滑已經使投資者不敢靠近昂貴的石油,包括美國頁巖油、深海油田和重油,”一名沙特官員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此番講話讓外界得以洞察該國在石油戰略上的思路。
該官員預計沙特將保持其在全球能源市場的主導地位,盡管化石燃料的替代品不斷增長,而且歐佩克內外的產油國與之展開競爭。“沙特阿拉伯希望延長石油時代,”他表示。“我們希望石油繼續被用作一種主要能源,我們希望成為能源的主要生產國。”
事實上,美國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簡稱EIA)在上周的能源展望報告中剛剛下調了美國未來的原油產量。該機構預計2015年美國原油產量平均將為919萬桶/日,2016年將為921萬桶/日。上月,該機構曾預測2015年產量為923萬桶/日,2016年為931萬桶/日。
不過,美國的頁巖油生產商并不同意在價格戰中失敗的說法。美國最大的頁巖油生產商EOG Resources最近預測,只要美國WTI油價升至每桶65美元或更高(目前在60美元上下),美國石油業就將恢復“兩位數”產量增長。
去年夏天國際石油市場跌入熊市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非但不減產,還主動降低出口美國的油價,打響價格戰,針對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指向性明顯。
沙特與拉美產油國的“恩怨情仇”可以追溯到1998年。當時沙特要竭力維持本國在國際市場的主導地位,希望團結OPEC成員,讓油價走出每桶10美元的低谷。對委內瑞拉這種有增產潛力的拉美OPEC成員,沙特此前心存隔膜,沒有真正視為“自己人”。不過形勢逼人,1998年底以后,沙特終于爭取到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的合作,促成了OPEC與非OPEC產油國恢復合理油價的協議。
今時不同往日,全球經濟低迷使石油需求減少,頁巖油技術革命又使美國這類非常規采油的產量突飛猛進,對石油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也成為OPEC越來越大的威脅。
美國能源情報署最新數據顯示4月美國原油產量平均為936萬桶/日,為197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即將追上同期沙特的1030萬桶/日的產量。
在去年的暴跌之后,國際油價近兩個月開始反彈。如今,美國WTI原油已經較1月底部反彈了50%。國際能源署(IEA)表示,油價反彈加上生產成本的下降,可能會讓頁巖油生產商“暫時喘一口氣”。
IEA周三還表示,OPEC捍衛其原油市場份額的行動才剛剛開始,該組織可能進一步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