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以來,丁苯橡膠市場一直處于跌跌不休的勢態,進入今年2月,受原料暴漲拉動,市場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迎來一波久違的上漲行情,截止4月28日,丁苯橡膠1502及丁苯橡膠1712分別已上漲17.4%和16.5%。但仔細想來,我們會發現短期的成本推動可能僅是曇花一現,市場供過于求的供需格局仍將是丁苯橡膠市場的長期主要矛盾,其前景令人擔憂。
丁苯橡膠市場本輪上漲行情主要是基于原料丁二烯的迅速走高。4月亞洲裂解裝置集中停車檢修,加之韓國樂天100萬噸/年裂解裝置決定改用LPG作為原料,市場供應進一步緊縮。國內供應量更是捉襟見肘,大慶石化17.5萬噸/年裝置、獨山子石化13萬噸/年裝置及北京燕山石化6萬噸/年等裝置的停車使得貿易商持貨有限,價格大幅走高。丁二烯作為生產丁苯橡膠的主要原料,其所占成分超過70%,成本的大幅飆升給予了丁苯橡膠反彈的契機。
雖然成本走高利好市場,但供應過剩仍然是丁苯橡膠行業的一大困擾。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我國丁苯橡膠總產能約為187萬噸,表觀消費量約為160萬噸,產能已經過剩。2015年,又將有40萬噸新增產能上馬,在需求較為低迷的2015年,產能過剩問題的日益凸顯無疑將成為丁苯橡膠市場矛盾的催化劑。
反觀需求面,2014年以來,我國輪胎市場腹背受敵。首先是國內市場,在經歷了前幾年的高增長時代后,2014年開始我國輪胎下游汽車行業回歸理性。據統計,2014年中國汽車行業銷量達到2349.19萬輛,但增速已由2013年的13.87%回落至6.86%。市場內需不足,使得眾多輪胎企業將目光轉向出口,然而,輪胎出口企業同樣不好過。2014年6月,美國對中國乘用車及輕卡輪胎啟動的“雙反”調查,2015年初發表的反傾銷初裁結果認定中國輸美輪胎產品存在傾銷行為,佳通和賽輪兩家企業分別獲得19.1%和36.26%的稅率,其余企業將追溯至初裁前90天征收反傾銷稅。本次雙反調查裁定結果一旦實施,無疑將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產輪胎基本關閉了大門。禍不單行,2014年俄羅斯盧布大幅跳水,截止至今年初,俄羅斯貨幣盧布已貶值約50%,跌幅之劇烈引人注目。盧布的貶值殃及我國輪胎出口,眾多進入俄羅斯市場的中國企業利潤大幅縮水,加之2014年哈白俄同盟反傾銷調查的啟動,使得不少中國輪胎企業減少了對俄出口的業務份額,有的甚至停止了出口。內外受阻,輪胎市場苦不堪言,需求難以向好,可謂是從根本上抑制了丁苯橡膠市場的良性發展。
此外,相關產品天然橡膠的弱勢同樣給丁苯橡膠市場形成拖曳。2014年以來,天然橡膠一直處于震蕩下滑勢態,以1號標準膠為例,其價格由2014年初的17500元/噸跌至12400元/噸,跌幅達29.1%。由于輪胎生產配方比例具有靈活性,在天然橡膠相對低位的情況下,輪胎生產商往往選擇使用更為優質的天膠作為原料,這將進一步壓低丁苯橡膠的需求量。
總體來看,2015年丁苯橡膠市場仍將接受供需矛盾的考驗,雖可能因原料調漲或因停車等原因造成的短期供應偏緊而拉高報價,但在下游低迷的拖累下,丁苯橡膠市場的前景仍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