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Rex據新加坡4月14日消息,期膠難以擺脫長達四年的價格頹勢,使得橡膠貿易正從其傳統交易平臺--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向亞洲其他地區轉移。
亞洲不但是重要的橡膠產地,也是重要的消費地。
其中,新加坡交易所堪稱領頭羊,全球多數的現貨橡膠貿易在新加坡完成。此外,印馬泰三國橡膠理事會(ITRC)表示,計劃在明年推出一個新的橡膠交易平臺。
上海期貨交易所和泰國農業期貨交易所也各自擁有期膠合約。此前,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也表示了對推出橡膠期貨合約的興趣。
盡管在經歷多年震蕩后橡膠市場成交不旺,但對它的競爭卻逐漸升溫。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指標期膠曾在2011年觸及紀錄高位,但之后情況卻直轉急下,并在2014年9月觸及五年低位,這主要歸咎于供應過剩,以及全球頭號天膠消費國中國的需求放緩。今年迄今,TOCOM期膠已累計下滑6%。
盡管一些市場人士樂見橡膠期貨交易場所的擴大,但也有人擔心市場將變得過于地區化。
泰國橡膠生產商Von Bundit Co.的副總裁Bundit Kerdvongbundit表示,市場被分攤了,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交易所都沒有足夠的成交量來提供套利機會。
20世紀50年代初被推出的TOCOM期膠合約在一段時間內處于垂死狀態,但今年進一步下跌。3月份,TOCOM期膠的日均成交量在8,525手,較之前一個月減少9.5%,且較去年同期下滑近三分之一。
TOCOM首席執行官Mitsuhiro Onosato在郵件中稱,市場好似一潭死水,這都要怪罪全球需求放緩。交易所正采取措施刺激成交量,這些措施包括放寬對倉位的限制以及推出橡膠期權等等。
然而,在去年積極的營銷活動過后,新加坡的情況卻與日本正好相反。
在新加坡交易所(SGX),3月橡膠期貨的日均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4%。自2014年夏季以來,該交易所的整日日均成交量一直穩居在2,000手上方。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