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尤其是上半年,中國輪胎投資真“瘋”了。老的輪胎企業紛紛擴大產能,新的輪胎項目如雨后春筍,輪胎投資有點失控的感覺。隨著《輪胎行業準入條 件》的實施,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對輪胎投資的限制以及輪胎行業協會的正確引導,中國輪胎企業的投資逐漸理智。綜觀2015年,企業投資將趨于冷靜和理智,投 資項目及規模明顯減少,轉型升級將成為今年企業投資的主基調。
去年這個時候,有很多企業認為,中國輪胎發展還有較大空間,還有一大批同質化低檔輪胎項目在擴產或新上。現在,輪胎企業基本上都改變了看法。不少企業向記 者表示,當前低端同質化輪胎過剩嚴重,但高檔及綠色化輪胎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基于此,輪胎企業在制定今年計劃時充分考慮到了輪胎結構性過剩的風險,重新評 估以前的規劃,調整未來發展戰略和規劃。
大型輪胎公司杭州中策,原計劃在常州金壇等4個地方同時上輪胎項目,年增規模在數百萬元以上。但去年下半年后,該公司重新調整戰略,國內輪胎投資放緩,投 資重點在泰國半鋼項目上。按計劃,今年5月,泰國工廠將下線首條產品,這對規避美國對中國輪胎的“雙反”影響將發揮積極作用。
“2015年是山東輪胎行業轉型升級元年。根據《方案》,到2020年,山東省輪胎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 升,骨干企業的產品質量、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球市場占有率提高到20%以上,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輪胎產業強省。”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會長張洪民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山東多家大型輪胎企業紛紛加快步伐,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實施科技創新培育品牌,完善產業配套集群發展,重點推進輪胎產業轉型升級。
三角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成立了轉型升級辦公室,正在進行老廠搬遷工作。據公司黨委副書記魏楠介紹,公司搬遷決不是簡單搬走,而是借搬遷實現產品及產業的全面升級。公司將擴大適配產品制造規模,填補產品系列領域空白,實現綠色輪胎新制造。
力爭到2018年,企業替換補充商用車胎年生產能力200萬條,乘用車胎年生產能力1400萬條,新增巨型工程子午胎年生產能力8000條,新建年產10萬條生產能力的航空子午胎生產線,公司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
雙星輪胎已投資35億元建立雙星綠色輪胎智能化示范基地。項目立足環保搬遷、轉型升級,建設年產高性能子午線轎車胎1000萬套、高性能子午線卡客車胎500萬套的輪胎項目和年產自動化橡塑機械1300臺套、自動化鑄造機械600臺的設備制造項目。
預計到2017年底,公司全面建成雙星綠色輪胎智能化生產示范基地和雙星綠色輪胎智能化生產設備示范基地。同時,企業還將建設全球研發中心、檢測中心、貿易中心和汽車輪胎試車中心。
玲瓏集團在新建的年產1200萬條高性能半鋼子午胎項目中,首先采用了胎體電子輻射儀預硫化技術。該技術可使胎體重量降低1.5%,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膠料540余噸,多創效益2000余萬元。(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