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1月19日報道,低迷的橡膠市場令膠農無奈棄割,甚至轉種檳榔、瓜菜等其他經濟作物。記者近日在海南調研發現,由于膠價跌破膠農心理價位,“棄割”現象十分普遍,一些地區“十戶九棄”,致使2014年民營膠產量大幅下滑。
橡膠屬于大宗商品,中國橡膠種植面積達1710萬畝,年產量86.48萬噸,但依然沒能擺脫大量依靠進口的現狀,橡膠產業依舊有80%依賴進口。在“熊市”背景下,2012年以來,膠價跌逾七成,不止中國膠農遭受跌價之痛,泰國等主產國亦慘遭損失。低價已經迫使泰國、馬來西亞等橡膠主產區產量下滑,預計供需狀況將慢慢得到修復,膠價也有望逐漸企穩。
“倒下”的橡膠樹
2015年1月5日,海南的冬天也泛著一絲寒意,記者來到距離海口市50公里的定安新竹鎮。位于海南島的中部偏東北,東臨文昌,這里是海南橡膠主產區。
車行在山村里的一條泥濘小路上,時不時可以看到兩旁被臺風吹倒的橡膠樹。與記者同行調研的鄉鎮干部說,以往臺風過后馬上會把倒下的橡膠樹扶起來,但這一年,樹倒不倒膠農幾乎不關心了。
不止“棄扶”,“棄割”也成為了當地的普遍現象,僅以農業大縣——定安縣新竹鎮來說,原本一年可以割膠8個月,2014年僅割1個月,且26000畝膠林開割面積只一半左右。
在新竹鎮祿地村的一處橡膠林,記者看到,舉目望去橡膠林雜草叢生,灌木差不多有半人高,眼前的橡膠樹沒有割過的劃痕。據同行鄉鎮干部表示,主要是膠價太低,膠農都沒有管理,同時也放棄割膠了。
“2012年,半成品膠收購是37000元/噸,2013年,民營膠平均15000元/噸,今年成品膠才9000元/噸,半成品膠只有6000元/噸。”這位年過五十的村干部解釋道。
他指著背后的一片片膠林說,這里主產橡膠,也種一些檳榔和瓜菜,但今年橡膠都沒人愿意割,又辛苦還賺不到錢,鎮里面一些村子開始引導村民種植其他作物,比如瓜菜等。據了解,在海南當地,割膠時間一般為凌晨3時至早間10時,每天一次只割一刀。
祿地村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該村一共有1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橡膠,但今年割的人不多,橡膠價錢太低了,10戶有1戶割,多數農戶都外出務工了。這得到新竹鎮干部的證實。該村戶均擁有橡膠林十余畝左右,一畝橡膠林為33棵左右。
該村民告訴記者,一棵橡膠樹從種苗到開割,如管理完善,需6年時間便可開割,期間成本大概為100元一棵,一旦開割,除人工割膠成本外,橡膠樹將不需更多其他成本。
“7元左右一斤,膠農就割,要是5元一斤,只有困難戶才會割。今年跌到3元一斤,按一棵橡膠樹年產6斤膠,400株橡膠樹的收入才7200元,割八個月才賺這么點錢,2個勞動力外出打工兩個月就賺來了。”這位村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在祿地村,記者還采訪到另外一個橡膠種植大戶邱啟興,其一共種植約200畝,共計7000株橡膠樹,但2014年一棵未割。
“我已經種了10來年橡膠,過去掙得最多的年份,除了工錢,一年賺15萬元左右,現在有7000株橡膠,已開割有3000株。”這位村民表示,剩余4000株還沒到開割時間,因為才種下去3年時間,開割后的3000株已經種了七八年,開割3年后產量就可以釋放,第十年量最大,可以割15年左右。
膠農開始養殖、種瓜菜
邱啟興告訴記者,2014年橡膠實在太便宜了,上半年只有一些農戶開割,最多割了一個月,隨著橡膠價格跌到9000元一噸,很多膠農就不割了,多出去打工了。如今工錢也比以往高了,一般一個人每月工錢2500元,短工120元至150元一天。
在邱啟興的橡膠林里,記者看到,這位橡膠種植大戶在林間搞起了養殖業,包括養豬、養鵝、養魚,并且牽頭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定安新竹興順養殖專業合作社。
如今,這家養殖合作社還被評為首批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作為合作社理事長的邱啟興說,就他個人而言,養魚、養豬、養鵝也比種橡膠賺錢,盡管2014年上半年豬價不好,但下半年回升,預計2014年養魚、養豬利潤大概有40萬元左右。
祿地村的一位村干部還帶領大家種植香芋,因為它種植周期較短,也是南方地區人們喜食的農產品。這位村干部告訴記者,由于橡膠價格低,為了引導農民增收,他個人從其他村租了200畝地來種香芋,有些農民也跟著一起種,嘗到甜頭后農民就會開始擴大種植面積,以增加收入。
不過,邱啟興和這位村干部都表示,由于檳榔今年價錢好,也有一些地方因此把橡膠樹砍了種檳榔,但他不會砍,因為橡膠市場低迷也是暫時的。
實際上,邱啟興雖然沒有割膠,但他今年仍然在收購,且擁有自己的一個橡膠加工廠。“賺錢就靠價格浮動,有時候漲,有時候跌,如果看下個月價格好,這個月收來的就暫時不賣,以前加工廠7個工人,現在只有3個工人。”據其透露,2013年共收橡膠720噸,而2014年僅收200噸左右。
“加工利潤一直沒有變,不管橡膠價格漲跌,都按0.2元/斤加工。”邱啟興說,現在他手上還囤了100多噸橡膠,估計這一次價格影響時間長一些,因為有很多老板在“炒橡膠”,過去庫存太高了,一下釋放出來對市場影響很大。
青島保稅區是重要的進口橡膠集散地。中國橡膠信息貿易網公布的數據顯示,青島保稅區庫存從2013年4月的37萬噸,自2014年5月中旬開始庫存持續快速下降,截至2014年12月30日,天膠和合成橡膠總庫存已經下降為13.1萬噸,較年初下降57%。
此外,進口膠也對國內市場帶來不小沖擊。海關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天然及合成橡膠累計進口409萬噸,同比增加2.4%。而2013年,中國橡膠產量還不到100萬噸。
據當地一位橡膠收購站人士稱,今年膠價一路向下走,價格已經跌破膠農“心理價位”,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很多膠農可以就近打工,且打工更為劃算,因此民營膠對今年海南地區橡膠產量有些影響。
“往年棄割不算一個現象,2014年收購橡膠少了七八成,收購量大的也少了一半左右。”該人士表示,目前棄割的主要是民營膠,國營橡膠園不存在棄割現象。由于近年民營膠產量增長較快,在海南地區,民營膠與國營膠產量比大概為6:4。
供應減少或提振膠價
2015年1月7日,記者來到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企業——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膠”)。目前海膠的橡膠種植面積353萬畝,近年自產干膠15萬噸左右,年加工能力達到35萬噸以上。
“今年(2014年)民營膠產量有所下降,2013年海膠產量14萬噸左右,2014年估計會有所下降。”海膠期貨部經理苑尚寬告訴記者。
市場人士普遍預估,2014年海南地區橡膠總產量可能要減產20%左右。實際上,不只是海南,根據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ANRPC)的最新報告稱,2014年橡膠主產國1-11月橡膠產量減少1.2%至997萬噸。業內人士表示,2014年產量下降而消費增加將改變天膠供需形勢,過剩庫存有望逐漸被消化。
“至于砍橡膠樹是個別現象,不普遍,云南有一些,砍掉以后賣木材,但木材價格也不好,種瓜果,瓜果價格也不穩定。”苑尚寬說。
苑尚寬在海膠長期負責期貨業務,他表示,膠價下降劇烈,跌幅連續2年均30%左右,這兩年的行情就像“鈍刀割肉”一樣,現在價格跌到成本以下,生產一噸就要虧一噸,積極性明顯受到影響,對整個產業競爭力不利,競爭力差的企業甚至退出市場,造成產業萎縮。
據了解,以往在海南的橡膠貿易商比較多,但膠價下跌對貿易商很不利。苑尚寬說,如果貿易商不利用套保工具,仍然利用“滾動庫存”模式——先買后賣,就會形成買了就虧的局面,除非先賣再買。
據了解,目前分散在海南省內幾十家民營橡膠加工廠,也有部分臨時不收膠暫停生產了,等情況好轉再加工,也有一部分直接退出市場。
據記者了解,當地有些貿易商,習慣囤些膠,但看錯市場會虧得更大,尤其這么低的價格,有些民營企業老板對信息掌握不全,對市場理解不夠,對期貨市場利用也不熟悉,認為價格不可能再跌了,放一放,這樣虧得更多。
苑尚寬說,從顯性庫存來看,下降較快,過去一年呈現出去庫存現象,橡膠需求總盤子比較大,但增速放緩,特別是年末感覺需求在惡化,美國對中國出口輪胎“雙反”后對市場需求有所影響,預計2015年,橡膠市場整體不會有太好表現,應該是比較平淡的一年,報復性的反彈比較難。
從2014年10月以來,包括日本、新加坡以及上海橡膠期貨市場,橡膠期貨價格都出現了較明顯的反彈。“期貨漲了2000多點,但現貨跟漲乏力,成交低迷,現貨價格沒有跟上來,因此期貨只能說是一個階段性的反彈,如現貨漲,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現貨價格漲幅明顯落后于期貨,貿易商看到期貨漲也不愿意低價賣。”苑尚寬說。
苑尚寬說,上下游都會回歸有利潤的狀態,市場會自我調節,包括供應量縮減,但調整過程可能比較長,因為橡膠不像瓜菜,生長周期有6-7年,因此調整周期會比較長。
不過,苑尚寬指出,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期貨盈利可以彌補現貨虧損,現在橡膠價格持續下跌,海膠作為生產企業,有時候現貨銷售不動時,有價無市賣不出去就可借助期貨市場,當銷售渠道;當價格高于生產成本時,有利潤也可通過期貨市場鎖定價格。這兩年下跌行情,對參與期貨套保的企業來說,受益很大,規避了很多價格下跌的風險。以海南橡膠來說,膠價下跌的這兩年仍然保持盈利,很大部分要歸功于參與期貨套保。(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