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在西方國家的渲染下開始了子午胎的研制,但是基于技術及設備方面的差距,一直未取得實質進步,子午胎的發展一直徘徊不前。直至20世紀90年代,子午胎的發展才算有了新的啟程,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子午胎的發展有了質的飛躍,子午化率由不足30%上升至目前90%左右,十幾年的時間實現了2倍以上的增長。
子午線輪胎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一是產品本身性能優勢明顯,子午線輪胎具有使用壽命長、滾動阻力小、承載能力強、減震性能好,低生熱及耗油低等特點,對傳統斜交胎來說,是致命的生存競爭者。二是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及高速公路的不斷發展,子午線輪胎以其較高的匹配性能贏得了市場的高度關注,為滿足不斷擴展的需求,生產占比越來越高。
從2002-2008年期間,子午線輪胎基本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08年與汽車產量同時出現拐點,子午線輪胎增速放緩為6%以下,開始向合理均衡水平發展。
其中,子午線輪胎產量中貢獻最大的要數乘用車輪胎,到2010年乘用車輪胎已實現了完全子午化,工程及農用輪胎相對拖累產量增長,截至目前子午化輪胎生產占比仍徘徊在20%左右。在乘用車輪胎實現子午化后,商用車輪胎暫時領跑第一,目前子午化輪胎占比已超過90%。
輪胎細分子午線輪胎占比統計
分類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載重輪胎
|
89.60%
|
93.80%
|
94.80%
|
95.11%
|
輕載輪胎
|
66.10%
|
70.20%
|
71%
|
72.30%
|
轎車輪胎
|
100%
|
100%
|
100%
|
100%
|
工程輪胎
|
28.40%
|
29.40%
|
26.30%
|
27.40%
|
農業輪胎
|
0
|
0
|
0.18%
|
0.21%
|
工業輪胎
|
2.60%
|
1.50%
|
0.20%
|
0.59%
|
雖然子午線輪胎以其優越的性能一直霸占著較高的生產占比,但是仍有部分應用領域子午線輪胎難有發揮空間。據了解,港口碼頭叉車輪胎因為其載重量特別大,要求輪胎扭矩大,而子午胎胎側扭矩不足,下沉量不如斜交輪胎,90%的輪胎都屬于斜交胎,還比如農業和林業機械輪胎、工業車輛輪胎、特種車輛輪胎(軍品輪胎等)。
(以上評論僅為撰稿人經驗及觀點 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