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歷時多年的量化寬松(QE)畫上句號。長久以來,市場普遍認為QE的確避免了通縮的出現和金融系統崩盤。但是在QE對經濟具體有多大幫助上,分析人士看法不一。
以下是關于QE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什么是QE?
量化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一般指央行向私營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購買債券的行為。央行“新創造”的資金被撥入這些金融機構在央行的法定儲備賬戶。
QE如何幫助經濟恢復?
通過購買債券,央行可以壓低市場利率,使得企業和消費者借貸成本更低。因為大量購買債券的操作可以使債券本身價格上漲,使得債券收益率向反方向移動。QE不但可以降低信貸成本,還可以增加市場上的資金供給。
QE的好處......
信貸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影響因素,企業依靠貸款擴張生產,消費者依靠貸款來購買汽車、住房等大件物品。
QE還有什么作用?
還可以拉高通脹。本周一些影響通脹預期的指標下降的比較厲害。上周公布的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0.1個百分點,因食品及住房價格上漲抵消了能源價格的下跌。
那為什么央行不經常使用QE?
央行平時可以通過下調基準利率來刺激經濟,QE只是當利率已經降至接近零時才祭出的工具。美聯儲當前的基準利率是0.25%。
央行可以購買任意債券嗎?
美聯儲的情況是只購買政府發行的國債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近期有傳聞歐洲央行可能在未來購買企業債券。
為何QE有時被稱為“印錢”?
事實上QE的整個過程中并沒有任何印刷錢幣的行為。貨幣是在紙面上被創造出來的,金融機構們看到的是儲備賬戶里資金數字的增加。只有當銀行將這些錢借出的時候,才會增加實體經濟中的資金。不過在經濟形勢并不算太好的情況下,借貸意愿不強導致大量美聯儲“印出”的錢還躺在超額準備金賬戶上,而消費、投資意愿都不強導致貨幣流速也不快。所以事實上美國的QE并沒有產生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
QE總是有效嗎?
QE的效果很難衡量,當然有人認為美國失業率從QE開始時的超過8%降至目前的5.9%是效果顯著的證據,但也有人認為失業下降是人口結構性變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