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面的圖中可以看出,每年的5月份是天然乳膠進口淡季,由于隨后進入夏季,制品企業開工普遍下降,對于原料的采購需求有限。而7月份以后乳膠市場將迎來進口量猛增的,一方面由于9、10月份下游制品企業迎來需求旺季,另一方面由于在來年2-3月份處于全球產膠淡季,因此全年進口量最大的月份一般會出現在12月份和1月份。
而同時我們也能看出,泰國月度進口利潤基本與乳膠進口量呈同比走勢。以今年為例,7月份之后,中國從泰國進口乳膠利潤增加,尤其在7-8月份進口利潤維持在400元/噸左右的水平,從而導致中國乳膠進口量增加。
由于天然乳膠進口量與國產乳膠價有兩個月的滯后周期,即乳膠價差回縮兩個月后,才開始反映在進口量的增加。因此按照滯后2個月開始統計,進口乳膠-國產乳膠的價差與濃乳進口量呈負相關關系。一般情況下,一旦進口乳膠與國產乳膠價差從高點開始回落,那么進口乳膠將對國產乳膠產生替代,國內市場對于進口乳膠的采購熱情將升溫;反之,兩者價差居高不下,那么在當前行情下企業盈利空間有限,因此企業可能會更多的選擇采購成本較低的國產乳膠作為原料,尤其是中小型低端乳膠制品企業。
而今年來看,目前天然乳膠市場價格已跌至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下游制品企業原料成本創歷年低水平,而成品價格下滑幅度相對較小,因此盈利空間尚可情況下,預計今年企業對于進口乳膠的采購量較去年也將呈現一定的增長。
(以上評論僅為撰稿人經驗及觀點 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