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有不少車企反映,一天能接六、七十輛電動汽車訂單,市場火起來了”,談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破局,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說,產業發展已從導入期邁入到成長期。
今年中國出臺多措施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國務院7月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8月,電動車用電價格、免征車購稅、政府采購優先新能源汽車等措施相繼出臺,直接促進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
“對買電動車的人來說,這是直接的實惠”,苗圩算賬說,如果一部純電動轎車20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從購買環節來看,電動汽車可享受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再加上免征車購稅和消費稅,消費者以10萬元左右就能買到,這已經接近了消費者可接受的價格,而且不受“限購”措施限制。
電動汽車使用過程也相對便宜。據記者了解,電動汽車享受車船稅減免優惠,其充電成本大概是用油成本的十分之一。
數據顯示,到2013年底前,中國僅推廣了2.8萬輛新能源汽車。而今年情況大為改觀,7月和8日,新能源汽車產量均超過5000輛,前8個月的產量同比增長3倍。
苗圩指出,私人購車的比例正在擴大。7、8月份新能源乘用車產量8805輛,同比增長15倍,同期,新能源商用車產量2185輛,同比增長4倍。私人用的乘用車增長大大快于商務車。
“以前在觀望的、不敢真投的企業,現在都說要加大研發投入,我想,車型馬上會多起來的,消費者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多”,苗圩說。
來自市場的信息已顯示了上述趨勢。今年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車等企業紛紛推出新款新能源汽車,其價格經過補貼后在7.5萬至12萬元之間。此外,進入補貼目錄的車型多達113款。
據汽車族雜志8月份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56.5%的汽車受眾明確表示“很可能購買”新能源汽車。同時,電池續航能力差、能源獲取不足以及充電時間長被列為新能源車不被購買的主要原因。
針對消費者的顧慮,苗圩介紹,截至目前,試點城市已建成充/換電站600座、充電樁2.7萬個。能源局牽頭正在抓緊制定充電設施發展規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政府機關等公共機構也在加快內部停車場充電設施建設;國家電網已開始布局高速公路快充網絡,目前已在青銀、京石、京株三條高速公路展開。
電池壽命也是消費者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成本,更換一塊電池動輒需要數萬元。苗圩說,關于電池壽命,我們提高了要求,以前要求滿充滿放500次后電池衰減不得高于20%,現在指標提高到10%。
跟國外比,中國電動汽車標準也基本處于前列,“國外有的,我們都有,有些還要更嚴、更細、更全”,苗圩說。
自9月1日起,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的政策正式開始施行??紤]到該因素,9月后的新能源汽車銷售猛增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