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橡膠工業產量增長仍然很快,但由于市場價格不樂觀,總體來看,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增長幅度同比都在持續回落。”日前,在2014年國際橡膠會議上,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這樣判斷行業的發展形勢。
她表示:“近兩年來,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中國橡膠工業已進入微增長階段。”
據了解,這屆國際橡膠會議由中國化工學會橡膠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承辦。
銷售收入由兩位數降為一位數
據了解,在此之前,中國橡膠工業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3年,中國橡膠工業的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在20%以上,截至2013年,已達到9280億元。天然橡膠交易量則由280萬噸增加至840萬噸,年均增長近10%。
在當天的會議上,鄧雅俐回顧了橡膠工業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據介紹,橡膠工業在中國是傳統制造業,從1915年廣州誕生第一家橡膠公司,1934年在上海生產出第一條自行車輪胎,中國橡膠工業算起來已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
進入21世紀,作為橡膠業的主要產品,輪胎的增長速度非常快。2005年,中國汽車輪胎產量達到2.5億條,首次超過世界輪胎產量第一的美國;2013年,中國輪胎產量已達5.29億條,連續十年保持世界第一;目前,中國輪胎產量占世界總產量30%以上,近十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5%左右。
“然而,近兩年來,中國橡膠工業的增速大幅減緩,已由過去的兩位數降到一位數。”鄧雅俐話鋒一轉總結道,從2012年開始,國內橡膠工業進入微增長階段。今年以來,產量增長雖然比較快,但由于市場價格不樂觀,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增長幅度同比都在持續回落。
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橡膠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84%,銷售收入增長僅0.67%。根據了解到的情況看,截至7月份,國內輪胎業銷售收入已經是負增長,出口交貨值基本持平,整體趨勢表現為量增價減。
發展機遇期尚未結束
市場形勢有變,但鄧雅俐對未來前景仍保持樂觀。她認為,盡管增速較以往有較大下降,但中國橡膠工業仍處在發展機遇期。
據分析,中國汽車工業今年產銷都保持14%以上的增長,這對輪胎行業是一個很強的支撐。雖然“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速度會放緩,但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新型城鎮化建設等一系列逐步推進的規劃,都會給經濟帶來新的活力,這些將支撐著中國橡膠工業以及輪胎工業的發展。
“這個是可以預期的,我們的發展目標也是不會改變的。”鄧雅俐告訴記者。
鄧雅俐還透露說,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正在進行強國戰略研究,目標是在“十三五”末,讓中國能夠基本進入橡膠工業強國行列;到“十四五”末,中國橡膠工業要在局部方面實現國際領先。
她表示,中國橡膠工業目前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下一步要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注重數量為主的增長轉向注重質量為主的增長,要對原料結構、產品結構、市場結構進行調整,以此加快提升中國橡膠工業的發展質量和水平。
背景鏈接:中國經濟“新常態”
今年5月,“新常態”一詞第一次出現在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的表述中。
習近平指出,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8月5日開始,《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在頭版位置刊登了“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系列評論,以《經濟形勢閃耀新亮點》、《經濟運行呈現新特征》和《經濟發展邁入新階段》為題,對中國經濟形勢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具體闡釋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容和意義。
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征,并將之上升到戰略高度,表明了中央對宏觀政策的選擇方向,也表明其將對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產生方向性、決定性的重大影響。
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轉入新常態,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經濟增長將與過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別,與傳統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粗放增長模式基本告別。
因此,新常態絕不只是增速降了幾個百分點,轉向“新常態”也不會只是一年兩年的調整。(輪胎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