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在去年或者今年上半年去計算膠農的成本還顯得很多余,大家在說天膠成本是“偽命題”,說的也不無道理,因為膠農的成本線很低,代表的這個天然橡膠這個商品的幾乎是最低成本線,在膠價還在20000、15000時候去考慮膠農成本確實沒有太多意義。但隨著膠價快速下跌,截止目前云南產區新鮮膠水收購價跌破10元/公斤,而再扣除中間收購環節的利潤,9元/公斤左右的膠水實際價是到了認真考慮下膠農的成本了。
前段時間有業內人士對膠農的成本做個詳細的數據分析,專業性更強(海南產區或現棄割現象 國內產膠成本分析)。而筆者不考慮膠農的前期投入成本,因為除了農場主之外,膠農前期投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筆者主要是通過計算當前不同類型膠農、農場主以及膠工的收入情況,來對成本做簡單的展望。
膠農大致分兩類,一類是普通的膠農,他們有自己的橡膠樹,數量不多;再一類就是農場主,他們橡膠樹數量較多,產膠量較高,必須要支付薪水請大量的膠工割膠。
因為考慮到膠樹產膠量的不同,單產按照120公斤/畝,當前膠水9元/公斤(扣除中間商的利潤)的售價來看,一家三口按照40-50畝左右來算的話,這個家庭一年收入50000元偏下;這樣的收入盡管和過去不具備可比性,心里落差應該會很大,但是也能湊合過日子。但是還有個問題是并非所有的膠農都能割膠的,10個成人膠農里面能做的了常年割膠的6個人左右,如果很不幸你要請膠工的話那你就慘了,請一個膠工一年沒有三萬快錢根本找不到,那這種情況下你再想想收入,而且現在膠工短缺是不爭的事實,可想而知要通過請膠工來割膠的普通膠農家庭基本不會。所以他們的割膠積極性應當最差或者是干脆不割膠。
很多農場主都是在05-06年種植的橡膠樹,目前剛割膠2-3年,畝產量較低,以1000畝的農場主來看,按照畝產80-90公斤,膠水出售價還是9元/公斤,一年收入760000元,然后按照和膠工4-6分成或者5-5分成來看,一年收入30萬元或者38萬元,據了解,這部分農場主幾乎所有都有不同額度的貸款,如果按照500萬的貸款年息6%來算,基本上沒有利潤。這也就是很多農場主做起膠水二道販子的原因所在。另外看一下膠工的收入,1000畝大約要請30個膠工,按照6成利潤分配給膠工的話,每個膠工一年收入就在15000元左右,這也是很多膠工選擇外出打工的原因。
目前的膠價必然令膠農的割膠積極性下降,尤其是需要請膠工的膠農;但是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在目前行情下,有能力獨立割膠的膠農為了維持生活也不會受過大的影響。而農場主為了維持自己資金鏈,盡量多的去割膠收膠。而膠工的收入前面也簡單計算過,他們是割膠的主力軍,但是由于收入偏低,目前膠工短缺或許在未來更加嚴峻,整體來看,部分膠農以較多農場主已經逼近了他們的底線,膠工的底線早就已經擊破,明年單純從割膠供應上或許會看到點變化。
(以上評論僅為撰稿人經驗及觀點 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