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的行情應該歸結到該發生的始終都會發生,下跌還會繼續,反彈也繼續會有,于是每天還是會有抄底的情況出現,結果是價格還是會沿著最小的阻力繼續前進。
近段時間筆者主要跟蹤黑色系列和橡膠的行情,兩周前快過中秋節的時候,橡膠在日線形態再次向下破位后,幾個月的糾結行情就暫告一段落了。這里的糾結不得不提一下1409合約,從4月底到8月份這段時間,因為從7月份主力才轉到1501合約,1409當時一度跌破14000的時候,市場普遍認為13500附近是成本價,所以當價格向這里靠近時就會有人抄底,據說當時就有現貨產業人士在這里做多,一時間價格還真反彈了。
進入8月資金主力已全部移至了1501合約,因彼時01合約本身就升水09合約一千多元,則13500這個所謂的成本概念也就淡化了一些,于是1501價格再慢慢向前低點震蕩,直到8月底1501將前低點14650跌破了,在這之后的幾天價格一直在此位置之下震蕩,這時對于橡膠來說價格是多少已經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圖表本身:形態上所表達的意思是這個破位是有效的!
中秋節那篇文章中在后半段末尾說到一個“想象力”的問題,在剛過去這兩周的橡膠行情給出了很好的詮釋,趨勢的力量可以催毀一切試圖阻擋趨勢的力量。圖中日線顯示幾個月前因所謂的成本支撐而產生的低點被突破后,價格在這條橫線之下即進入另一個區間,這條橫線就是現在這個區間的最上沿,而目前仍在尋找下沿的途中。
應該說這一波的下跌在技術的表現上也是很規矩的,在突破前低點之后很快就有了反彈,如15分鐘周期第一個框內所示,向上做了兩次反彈,第一個高點之后沒創新低,再開始第二次反彈,然而第一次反彈的高點就成了阻力位置,最終在阻力位附近直接掉頭下來。
隨后連續傻跌了上千點又開始了反彈,反彈仍是分為兩次,第二次以突破第一次高點再跌回來,在技術上告訴你這只是假突破而已,則這個假突破的高點又成為了之后的阻力位,其實這就是表示反彈結束了,價格會沿著原方向繼續運行。
這兩次的反彈都是標準《戰·期貨》一書中的結構圖,結構圖上將反彈定義了一次、兩次、三次,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兩次來結束,極限的情況也只有三次,這樣的結構可以很好地避免因形態看起來不那么完美而造成的困擾。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中說到橡膠的成本問題,文章很詳細地介紹了從種植、人工、加工運輸等合計成本,推算出海南種植收益為每噸14367元,云南種植收益為每噸12748元,這是兩地的盈虧平衡線,但其中將近過半的成本為人工成本,則其實需要考慮到當地的平均工資及相應割膠量,也就是說付給工人的工資只有低于當地平均工資時,工人才會棄割,則最終棄割的臨界點為海南每噸12448元、云南每噸9942元。
但實際上這仍然包含了種植成本,橡膠樹的成本已經先期付出了,如果不產生收入,那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因此我認為,工人的工資還沒降低到使其轉業之前,當橡膠價格處于割與不割的平衡線之時,膠園只能再犧牲種植成本,因為雖然付出了人工成本,但畢竟將膠賣出去仍然會有收入,而如果不賣卻沒有任何收入,你總不能在割膠期不割硬等著割膠期過去吧。
因此要真正沖擊到成本支撐這個概念,必須要讓表面上的種植成本產生一定的虧損,直到真正棄割才會使供應端產生變化。
4月份時13500這個成本概念一度成為當時的做多理由,忽然發現這個價格就是海南與云南兩地(在不考慮當地平均工資情況下)的平均成本價,事實的情況是現在市場已經證明了13500只是個偽成本而已。而下一個棄割平衡點是海南12448、云南9942,這個賬很好算平均價大致就在11200附近,但實際上只要高于這個價格就仍不會棄割,也就是說在沒有其它影響產量的情況下,供應仍就沒有真正地減少。
或許這里所考慮的因素還不夠周全,如泰國日本等地的供應情況、國內外隨時可能發生的政治、經濟等因素,但只要供需的總體情況沒有真正改變,將“想象力”放到11200以下似乎只有現貨商才不愿意,而現貨商的最大風險在于沒有套保頭寸,實際上手頭的現貨皆是裸露在外的風險敞口。
關于黑色系列,上周說的鐵礦石與螺紋鋼大致情況相同,雖然焦煤與焦炭看起來跌的不如鋼、礦爽,但都還沒到要問底在哪里的時候,事實上國內整個商品市場還遠遠不止這些品種都是如此,只是因為與頂部比較感覺上跌多了,如果只是因為跌多了而產生反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等其反彈結束再沽空,直到供需格局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