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告訴你現在全乳膠價格11500元/噸,放到11年和12年你打死都不會相信,即便今年年初估計這樣的跌勢也超出很多業內人士市場預期,而且問題是這樣的下跌趨勢似乎還沒有結束,天然橡膠是不是瘋了?
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逐漸褪去光環,美聯儲結束量化寬松并有預期明年加息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集體下跌;鋼鐵、煤炭、建材行業自然不用多說,供大于求的棉花、PTA、油脂、白糖也是跌跌不休,但今年以來除了“弱爆”的鐵礦石外,天然橡膠期貨指數跌幅名列第二,甚至比棉花跌幅還要大一點。
當前膠價是供需失衡的寫照
ANRPC數據顯示,2005年至2008年,天膠九國新種植并且翻新了了大量的橡膠樹,面積達到186.9萬公頃,原因即是當時的天然橡膠價格大漲。2008年以后,天膠九國仍延續了較高的翻新和新種的趨勢,2009年至2012年合計面積達到165.4萬公頃。按照膠樹種植后一般在6-8年便進入供應階段,所以預計2013-2016年全球天膠新增供應壓力巨大。
近幾年供應高峰期的到來,加上面臨經濟放緩導致需求端的低迷,供大于求格局分外明顯。記得去年4月底青島保稅區橡膠總庫存達到創紀錄的37萬噸,一篇百萬噸橡膠庫存的大殺局的文章引起業內一時轟動,不過回頭來看那是事實,后期在庫存壓力膠價不斷走低。
而當前有機構預測全球2015年天然橡膠供應過剩20.2萬噸,供應過剩量將較2014年的37.1萬噸減少46%;也有機構預測2014-2015年過剩量分別為53萬噸和93萬噸,過剩局面進一步惡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除青島保稅區、港上、物流園區的庫存不說,國內還有12多萬噸的期貨倉單,大部分都是13年老膠未來兩個月就將投放市場的。泰國明擺著的20萬噸以上的庫存,馬來西亞截至7月底橡膠庫存為14.6萬噸,還有大量的隱性庫存,過剩量具體不敢細算。
主產區壓力越來越大
今年以來中國青島保稅區天然橡膠庫存持續下降,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青島保稅區橡膠總庫存降至19.22萬噸。其中天然橡膠降至14.75萬噸,復合膠降至2.97萬噸,合成膠降至1.5萬噸。庫存的下降和今年以來進口量變化有較大關系,數據顯示,今年3-5月進口量基本處于同比回落的態勢;另外加上貿易融資監管趨嚴以及倉儲規定對國內庫存下降起到助推作用。但是國內庫存的下降并沒有支撐住價格的跌勢,反而國外庫存壓力越來越大,國外價格跌勢更加明顯,對整體膠價形成進一步的拖累,而當前也也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內外盤倒掛的局面。
過去幾年中國大量的進口把全球過剩的橡膠順利轉移到中國,而今年以來隨著中國進口量增速放緩,國外主產國自身更多的感受到了庫存的較大壓力。泰國政府在價格最低迷時候被迫拋售21萬噸橡膠庫存,越南從10月份開始下調出口稅降低自己的出庫成本刺激橡膠出口。
產區膠農膠廠“都瘋了”
原料的下跌最直接造成膠農利益的受損,膠農現在是心里落差最大的一個群體;現在一般膠農一天割膠賺錢幾十塊錢不到一百,這樣的收入顯然和兩、三年前沒有可比性,生活水平這樣的驟將,放在誰身上都有落差。當前膠農要么外出打工,要么繼續割膠,現在選擇外出打工的群體似乎越來越多,市場也許只能期待割膠積極性差導致的供應方面的緩和。
除了膠農外,膠廠也是很受傷,尤其民營膠廠。國營膠廠可以通過期貨套保控制風險鎖定利潤,但民營膠廠收交割品種限制較為被動,今年以來很多民營膠廠已經被國營膠廠收購,設備轉租等形式告別這個市場。數據顯示,目前云南產區國營膠廠產能占比已經達70%以上,而且這個比例未來仍會進一步增長。
近日海南、云南、廣東三省加上中國熱帶農科院研究所在北京舉行了簽約儀式,共同發起成立中國農墾天然橡膠產業聯盟,進而推動成立中墾天然橡膠產業集團,這預示著民營膠廠的生存壓力將更大。
對于未來走勢業內人士多認為今年剩余的時間天然橡膠價格將難有起色,美元走強、國內經濟壓力較大對商品整體都將不利。同時國內老膠依然充斥市場壓制現貨價格,產量提升的新膠又在不斷注冊1501倉單,而可以想象的是等到11月份時候老膠必然釋放市場,加上進入季節性高產期,天然橡膠整體壓力較大。明年仍然是天然橡膠高產年,需求端不能抱有過大期望,只能寄希望于供應端割膠速度放緩,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明年仍將將是老膠充斥市場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