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膠是指天然膠含量在95%-99.5%,并添加少量硬脂酸、丁苯橡膠、順丁橡膠、異戊橡膠、氧化鋅、炭黑或塑解劑,經混煉復合而成的橡膠。由于干膠含量高、零關稅等優勢,近年來逐漸得到市場認可,尤其是在貿易融資的推動下,人民幣復合膠成為市場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全球天膠供需格局出現新的變化,復合膠的發展也陷入十字路口,關稅調整等傳聞不斷。8月20日,國家標準委關于下達《復合橡膠 通用技術規范》國家標準制定項目計劃的通知,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復合膠的產生發展
由于我國天然橡膠資源有限,對外依存度持續在80%左右,而作為重要戰略物資的天然橡膠,即使在加入WTO的大環境下,依然存在較高的關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制造業面臨發展困境,在中國-東盟合作共贏的大背景下,復合膠進口協定稅率將從5%降至0。與此同時,中國輪胎行業快速發展,復合膠的進口量、市場占有率均出現明顯增加。由于復合膠的零關稅,成為貿易融資的搶手貨,而人民幣復合膠的高性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國內膠價,讓供需矛盾壓制下的膠價翻身乏力,全乳膠與復合膠的價差回歸也成為一段時間內市場主流做空的主要依據。
復合膠零關稅利與弊
關于復合膠關稅調整紛爭已久,國內橡膠種植業與輪胎行業成為矛盾的主要對立體。降低關稅有利于輪胎制造業減少成本壓力,在生產技術、工藝方面與輪胎巨頭差距短期難以改變的情況下,低成本帶來的價格優勢對中國輪胎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刺激,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國輪胎工業快速發展的原料需求。此外,零關稅的復合膠在近年貿易形勢發展中,也催生了天膠市場融資貿易的快速發展。
然而,隨著全球橡膠、輪胎行業產業格局的不斷發展,零關稅的復合膠也面臨諸多問題。由于復合膠質量標準的不規范,輪胎品質難以保證,尤其是大量摻雜了部分50#、等外、膠清等雜膠的復合膠,既對國內天然橡膠種植產業帶來明顯壓力,也不利于中國輪胎品牌的塑造。2013年中國進口復合膠154萬噸左右,其中馬復占比43%,約66萬噸,而馬來西亞天膠年產量僅85萬噸,進口90萬噸左右,出口約138萬噸,緬甸、柬埔寨、越南等地的部分橡膠通過馬標復合膠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對天膠貿易、加工、生產產生一定影響。
復合膠政策如何調整
目前復合膠進口執行零關稅,后期政策調整可能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一是規范復合膠標準,適當降低其中干膠含量的比例;二是上調復合膠進口關稅;三是維持復合膠關稅不變,降低干膠進口關稅。仔細來看,上調關稅對于WTO規則、東盟自貿區合作背景相違背;而作為重要戰略物資,一旦降低干膠進口關稅或對國內天然橡膠種植、加工產生較大的沖擊。因此,個人認為,政策調整或將在復合膠產品的標準規范方向展開,尤其是其中干膠的含量比例。如果復合膠中干膠比例出現下調,相當于間接上調復合膠進口關稅,對下游輪胎廠的應用也將產生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