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1日,日本政府提高消費稅后,二季度日本經濟走勢即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之一。近日,日本內閣府公布了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6.8%的巨大跌幅遠超出日本政府-5%的預測。如此巨大的經濟滑坡,僅次于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的經濟下滑。
從分項來看,占GDP
比重六成左右的私人消費拖累二季度日本GDP
達12.4個百分點;私人投資拖累GDP
約2.9
個百分點;而對GDP貢獻最明顯的則是凈出口,共拉動了4.4個百分點的GDP增速,足見二季度日本內需之疲弱。甚至有日本媒體驚呼,日本內需出現“塌方”。
理性地講,雖然消費稅上調給二季度日本經濟帶來極大擾動,但若整體觀察上半年經濟形勢,今年上半年日本GDP
環比增長1.2%,略低于去年下半年的1.5%,下滑幅度較為有限。但是,鑒于1997年4月日本政府將消費稅由3%上調至5%后,日本經濟陷入了長期通縮衰退,此次消費稅上調再度使日本經濟復蘇勢頭戛然而止,不由令人擔憂日本經濟是否會重蹈1997年的覆轍。
宏源證券在報告中對比了1997年和今年日本上調消費稅對經濟的影響。報告指出,觀察上調消費稅當季(1997年二季度和今年二季度)前后各6個季度日本消費和GDP的增速變化,可以看出1997和今年上調消費稅前6個季度,日本私人消費都呈擴張趨勢,同比增速都維持在2%附近,而在上調消費稅之前一個季度,都出現了突擊消費的情況。但在上調消費稅當季,消費稅同比增速均大幅下降,1997年下降至0左右,今年則降至-2.56%。GDP增速的趨勢也類似,上調消費稅扭轉了GDP的擴張趨勢。在上調消費稅當季,1997年GDP環比增速從前值2.8%大幅萎縮至-3.7%,而今年萎縮幅度更大。
宏源證券指出,從1997年上調消費稅后日本經濟個人消費和GDP數據來看,雖然在隨后的三季度均有所反彈,但中長期日本經濟不容樂觀。而相比于1997年,今年增稅對日本經濟的不利影響更為明顯。
當然,當前日本經濟的確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例如,過去一年多,日本CPI已經從-0.9%大幅上升至目前的3.6%,提前實現日本政府提出的2年左右實現CPI同比增幅回升到2%的通脹目標。即便剔除消費稅對物價的影響(按日本央行估計,1997年消費稅上調時對CPI的影響約為1.4個百分點),今年6月日本CPI也達到2.2%。
近日舉行的日本央行8月會議也認為,日本排除消費稅后的核心CPI增長穩健,日本央行繼續維持對核心CPI保持在1.25%左右的判斷,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有望在2014—2016年預估區間的中段實現2%的通脹目標。
不過,雖然通脹上漲有助于促進投資和消費,但通脹回升對名義利率和國債收益率均會帶來上升壓力,而通縮環境的結束還可能引發日本公共養老金和家庭部門減少對日本國債的配置,這將增加日本政府的償債壓力,動搖日本政府龐大債務的根基。數據顯示,2013年底日本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已達243%,且仍在持續攀升,如此之高的債務占比之所以沒有引爆債務危機,依靠的正是通縮環境和債務結構中外債比重極低。
綜合而言,雖然今年上半年日本經濟整體并未大幅衰退,但下半年的內需前景仍然不樂觀。同時,日本6月出口同比降低1.96%,貿易逆差達8222
億日元,連續第24個月出現貿易逆差,出口動力不足。此外,“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仍阻力重重,日本經濟前景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