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乘用車市場回顧
4-5月將限購城市的恐慌性購車和公務員不能用公車了,自購車輛迅速增長,6月份這兩個增量進入平穩期,也是 二季度狹義乘用車市場的額外增量,這足可以使年初預測的狹義乘用車增量從13%增加到14%,因為上半年的累計終端銷售增量達到了15.2%。由于房地產 市場走弱,為保證國家今年GDP目標的完成,在12月份之前,不會出臺對汽車市場不利的政策,因此大家略樂觀一點不會有錯。另外6月有世界杯足球賽和端午 節對銷量有負面影響,但廠家為半年業績的壓庫提高了批發銷量,使經銷商庫存大幅超過了預警線,反映整車廠家的經營道德比預估的差。但是6月份總體市場在預 想范圍內,市場也回歸到正常波動區間。但上半年不理想的是批發銷量僅增長14.8%,主要是出口負增長,可見內資企業的困境,在金磚四國中,只有中國不保 護內資汽車企業!
7月份市場估計
7月是全年市場波動的谷底之一,又是大月,有雙休日8天,沒有放假的節假日,因此有 23個工作日,是今年工作日最多的月份,同比工作日相同,環比工作日多3天。7月又是三季度初,廠家壓庫和促銷力度均小;天氣是最熱時期,買車是件很辛苦 的事;孩子都放假了,家長無暇顧及買車之事;加之職工的半年的獎金較少;也是廠家廣告投放的低點;因此銷量會差強人意,廠家也會借機放高溫假;這一切都決 定了7月份的市場走勢。但是同比增幅仍會有15%左右。
關于新的汽車產業政策
由于汽車行業最少存在下述20個問題,所以要制定新的產業政策(以下簡稱新政)。1、近年政風、民風改善,汽車企業風氣有下降趨勢;2、霧霾越來越嚴重;3、中國的能耗世界第一,節能壓力大;4、中國是汽車大國,但不是汽車強國;5、國家簡政放權和行業健康發展的矛盾;6、內資整車市場占有率連續下降了四年;7、外資股比何時變;8、如何建立中國汽車產業技術創新體系;9、對內對外開放,如何不造成新的散亂差;10、中國汽車的國際化戰略是空白;11、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低于規劃;12、汽車行業的國企機制如何改革;13、投資項目管理、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如何改革;14、治理堵車和汽車產業發展如何平衡;15、汽車縱向壟斷越來嚴越嚴重;16、下一步汽車產業如何利用外資;17、內資零部件企業市場占有率十多年連續下降;18、內資企業的政策環境差;19、汽車產業如何加快兼并重組;20、商用車、農用車和摩托車的節能減排是老大難。
新 政是要實現汽車強國夢,改善汽車產業環境是前提條件,加強汽車的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是路徑,逐步解決前兩個產業政策要解決但沒解決的老大難問題,還要強化 對安全和節能減排等強制性標準的監管,弱化或消除汽車縱向壟斷,加速汽車后市場發展;配合國家改革各項大目標,確定汽車產業實施步驟;這些都是行業健康發 展的基礎。產業政策是汽車行業的“憲法”,既然是“憲法”主要是一些原則上的規定和觀點,還要固化國務院下屬部委的審批、備案和監督權力。企業具體怎么 做,不會講得很具體,這就要找其他政策或等新政策才能有答案,但是產業政策對企業中長期規劃十分重要,它全方位的指明了中國汽車產業在未來十年的發展方 向,因此每次產業政策出臺后,企業都會認真研究。但最關鍵的是到2020年時,內資整車和零部件的市場占有率能否恢復到2010年的水平,支柱產業由列強掌控命運,就是改革失敗,并威脅國家經濟和政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