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6月27日 - 紛紛擾擾一個月的中國青島港口融資丑聞,并未帶來預期中的“擊鼓傳花”效應,令恐慌情緒漸漸平復,只留下銀行系融資收緊的警鐘仍在耳邊,擠壓商品貿易融資的空間,不過行業反倒因禍得福。
以銅為例,融資丑聞一出,市場普遍預測銅庫存將出現轉移以及集中釋放,令銅價承壓,但沒有想到的是,銅價在融資丑聞發生至今反走出了V字型走勢。
數位融資操作熟練的大型金屬貿易商指出,融資騙貸是一種違法行為,一般需要倉庫的配合才能完成,要想得手并不容易,而銅融資的操作向來成熟和規范,所以青島融資丑聞應是“個案”。
實際上,他們已經嗅到了貿易融資空間壓縮后的新商機并布局其中,畢竟中國有色金屬的下游消費并不差,且比較穩定,而融資收緊直接導致進口效率降低,推升國內銅現貨價格。
自2012年底的鋼貿信貸危機以來,銀行系就已經開始收緊貿易信貸,青島港融資丑聞無疑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本輪銀行系收緊融資監管的政策,在壓縮融資規模的同時,還直接妨礙了庫存集中釋放的速度,反而讓中國銅現貨僅在短線貼水后隨即逆轉成升水。
“最近連續一兩周,銅進出口貿易持平或者有利潤,這讓還能開到信用證的這些人收益更高了,不僅享受了息差,還能有一些貿易盈利。”中信期貨副總經理兼首席分析師景川指出。
中國地質礦業(香港)有色金屬部總經理薛寶慶之前就表示,這一事件將驅動商品融資去杠桿,但也會讓中國的銅貿易出現更多的正套(銅進口中國有利潤)機會。
數據顯示,受青島融資丑聞打壓,中國滬銅主力合約SCFcv1僅花了兩周時間就自三個月高點下跌4%,但隨后強勢反彈,收復失地后并向50,000元大關發起沖擊,截止本周五的漲幅達5.7%。
**融資信貸“適度”收緊**
青島融資丑聞對市場的心理影響已經淡化,銀行的反應至關重要,將決定市場的走向。市場人士指出,相比融資丑聞前,國內外銀行并沒有叫停融資業務,只是“適度”收緊。
國內銀行對信用證的開具已經適度收緊,降低信用證開具的杠桿,部分增加貨物物流的監管,并嚴格以授信額度定融資額度,上述措施并令融資貨物報關進口周期延長至15-20天左右,之前則為3-4天。而部分境外銀行對倉單信用證貼現降低了興趣。
“現在的貿易信用證必須有授信額度,而且不能放大系數,保證金的比例一般是20%,銀行還要進行船情調查和貨物監管。”國內一大型銀行華東分行國際部人士稱。
其實,現在要完整評估青島融資丑聞的影響可能為時尚早,因為國內外銀行在謹慎收緊貿易融資的過程中還在評估融資風險。
此外,截至目前并沒有出現其他融資欺詐和重復抵押的案例,這或許讓銀行有動力隨后松綁貿易融資的門檻。
“關鍵也看國外銀行的反應,如果他們從此不做表外庫存貨押,那影響很大,...渣打部分分行已暫時不接受新業務,但不是每家都這么反應,所以還要看一段時間。”上述貿易商人士指出。
**行業影響偏積極**
行業人士表示,青島融資丑聞事件對于行業的影響甚至偏向積極,一方面促使商品回歸基本面,另一方面也讓之前愈演愈烈的商品融資亂象得以澄清。
短期內,銅貿易將傾向于依靠真實貿易進口,融資收益降至次位??紤]到中國是銅短缺國家,進口銅以滿足國內消費是必然,貿易融資去杠桿的過程也會催生更多的正套機會。
一位大型外資商品貿易商明確表示,對青島融資丑聞的市場影響“樂觀其成”,理由是盡管青島融資丑聞令信貸形勢適度惡化,但卻讓金屬貿易的融資亂象開始澄清,也促使商品回歸基本面。
“布頭寸更有把握了,對市場看得更清楚,...我樂觀其成。”上述貿易商人士稱。
中投天琪期貨上海營業部總經理閻勇剛指出,對于金屬而言,正常的貿易和融資貿易都不會變的,只是監管嚴格一些,“空轉部分會減少”。
“中國進口銅是必然的,而只要境內外仍有利差和匯差,銅融資不會消亡。”景川稱。
**本周大宗商品其他新聞一覽**
--中國上海期貨交易所本周銅庫存增加3,446噸。中國5月精煉銅進口282,969噸,同比上升21.89%--海關
--中國山煤國際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546.SS: 行情)旗下全資子公司山煤煤炭進出口公司,近日起訴青島德誠礦業公司等,要求這些被告履行還款義務,涉案金額價值逾10億元人民幣。
--中國大連商品交易所周五稱,夜盤交易已經獲得證監會批準,將自下周五(7月4日)開啟棕櫚油和焦炭期貨夜盤交易。
--香港政府統計處周四數據顯示,5月份香港凈流入中國的黃金量按月減21.5%,為連續第三個月錄得下滑,跌幅與上一個月相若。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許羅德周三表示,就計劃在自由貿易區新設黃金國際板一事,外資銀行已經表達了濃厚的參與興趣。
--中國鄭州商品交易所日前公布修訂后的“期貨交易風險控制管理辦法”,主要內容涉及漲跌停板制度以及相關的交易保證金標準,此外在限倉制度上也有較大調整,對期貨公司會員不再限倉。
--新華OGP周二稱,中國5月末商業原油庫存環比增長4%,5月末成品油庫存環比下降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