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指數”之一中國全社會用電量5月同比增幅較4月高0.7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標一季度和4月增速明顯回落后首次回升,專家認為表明經濟有所回暖,與5月工業增加值和消費等數據向好表現一致。
用電量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與鐵路貨運量和新增銀行貸款在一起組成著名的“李克強指數”。昨日公布的5月官方用電量主要數據均好于4月:5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3%,4月為4.6%;5月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5.5%,4月為4%,其中重工業增長5.9%,4月為3.7%。
據新華網報道,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評論稱:
“在我國現階段,用電量與經濟增長同步才說明經濟運行比較健康。5月份用電量增速比上月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全年7.5%的GDP增長目標,說明當前經濟有所回暖但仍然低迷。”
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工業尤其重工業增長動力不足,拖累用電量連月回落。華爾街見聞上月報導4月用電量加速下滑時也提到,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政府定向寬松與微調可期。
4月以來,中國政府出臺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定向下調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等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一些屬于先行指標的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回升。
本周和上周公布的中國官方數據顯示:
5月中國社會消費品總額增速反彈至12.5%,創今年以來新高;
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8%,增速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
5月新增信貸創十年同期新高。
5月出口同比增長連續三個月走高,但進口同比下滑1.6%,明顯低于市場預期的6.0%。5月貿易順差規模達到2009年1月以來最高水平。
用電量整體回升的同時,結構也出現優化,凸顯經濟結構調整成效。今年以來,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速持續超過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1-5月,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4%,第二產業增長5.1%。
在發達國家,按用途劃分的理想用電量比例一般為交通、建筑、制造業各占三分之一。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認為,從全社會用電量結構看,第三產業用電保持較快增速,而工業用電雖總量增長,但增速放緩,占整體用電量比例下降,這與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歷程較為類似。
中國國家能源局昨日公布:
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492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增速比4月份上升0.7個百分點。
1-5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216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33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5.8%;第二產業用電量15843億千瓦時,增長5.1%;第三產業用電量2591億千瓦時,增長6.4%;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867億千瓦時,增長6.4%。
1-5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1733小時,同比減少59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1084小時,減少64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1999小時,減少17小時。
1-5月,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2936萬千瓦,其中,水電835萬千瓦,火電1304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