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月份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匯豐PMI終值昨日相繼發布,但走向卻出現分歧。3月份官方PMI為50.3%,比2月上升0.1個百分點,也是自去年11月份后首次回升;而匯豐PMI終值為48%,較2月終值下調0.5個百分點,創8個月最低水平。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官方PMI數據略有企穩,表明我國采購經理人對經濟前景看法小幅改善,而官方PMI和匯豐PMI由于樣本的不同,表現略有差異,但并不矛盾。
美銀美林發布報告指出,匯豐及官方PMI之間的差異可能源自一個事實,即匯豐PMI更多涵蓋更受挫于經濟增速放緩的小企業。而近期增長放緩背后的一個原因是政府反污染行動,關停眾多小型鋼鐵和水泥廠。同時,上漲的勞動力成本也令許多小企業受壓。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匯豐及官方PMI之間的差異主要由于匯豐PMI更多涵蓋中小企業,這些企業資金、經營的處境都較為困難,目前顯著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增加了壓力。目前我國經濟仍處于弱勢階段,分析人士一致認為,一季度經濟增幅將低于今年7.5%的年度目標,要出臺的穩增長措施將會結合調結構和促改革的目標。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3月匯豐PMI終值證實內需的疲軟,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可能低于7.5%的年增長目標。中國政府會及早微調政策來穩增長。
在牛犁看來,由于1~2月份數據不管是出口還是投資,都比預期差,特別是工業生產表現不佳,加上從用電量需求看,農業和服務業也是大幅放緩,因此,經濟增速要低于之前7.5%的預期。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智威則表示,中國需要在二季度放寬貨幣與財政政策。他預計,央行可能在二、三季度分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甚至調低利率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他預測,中國經濟同比增速在一季度很可能放慢至7.3%,二季度進一步降至7.1%。如果不放寬政策,經濟增幅將隨后跌到7%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