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通脹水平意外下滑,德國通脹數據疲弱,歐元區通縮風險進一步上升,市場對歐洲央行被迫開啟QE購買政府國債的預期增加。
德國和西班牙同屬歐洲前四大經濟體,兩國CPI數據的疲弱將給歐洲央行制造不小的壓力,3月歐洲央行議息會議決定維持現有的貨幣政策不變,市場拭目以待下周四歐洲央行的新一輪會議是否會考慮推出進一步刺激計劃。
周五公布數據顯示,西班牙3月CPI意外下跌,創近四年半來最大同比跌幅,加深歐元區通縮疑慮。
西班牙國家統計局公布,3月CPI初值較上年同期下降0.2%,創2009年10月以來最低,主要是由于食品及飲料價格下滑。此外,西班牙3月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同比亦下滑0.2%。
數據公布后,西班牙指標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近十年以來最低水平,葡萄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2010年初以來首次跌破4%,歐元走低。
另外,德國CPI數據也低于預期,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德國3月CPI初值年率+1.0%,預期+1.1%,前值+1.2%。
德國3月CPI初值月率+0.3%,預期+0.4%,前值+0.5%。
德國3月調和CPI初值年率+0.9%,預期+1.0%,前值+1.0%。
德國3月調和CPI初值月率+0.3%,預期+0.4%,前值+0.5%。
路透社引述Capital Economics經濟分析師Ben May稱:
“歐元區3月汽油價格大幅下跌,這會影響整體能源價格,所以如果你認為這是個一次性因素,那就少了一個應該擔心的理由,在作出任何直覺反應之前,歐洲央行應該會希望了解數據細節。如果通脹率下跌是因為能源及旅館客房,那么央行會對這些數據打些折扣,不會將之視為物價普遍走低的跡象。”
《華爾街日報》引述來自Brown Brothers Harriman銀行的貨幣策略師Marc Chandler表示:
“通脹數據走低的直接影響就是層架下周歐洲央行采取行動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