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中國在近幾年日趨喪失人口紅利,作為全球人口第二大國的印度,由于具備勞動力成本低廉的特性,自然而然便凸顯出強大的人口紅利優勢。跨國車企在近些年陸續轉移產業至印度,直接推動該國汽車工業蓬勃發展。
人均產值下降誘發國內汽車產業轉移
曾經擁有巨大人口紅利的中國在近幾年快速喪失這一優勢,勞動力成本提高讓中國在與印度等國競爭時,已經難以在制造業人均產值上保持領先地位。據了解,目前國內工人每小時工資在4美元左右,而這個水平是泰國的2倍、菲律賓的3倍、印尼的5倍、印度的4倍左右。從制造業人均產值來看,中國是2.2萬美元,和泰國一樣,且是菲律賓的1.5倍、印尼的2倍和印度的2.5倍。作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跨國汽車企業無疑需要尋找更為廉價的勞動力,才能獲得更多產出,目前中國已經不再具備較高的人均產值,相對而言,東南亞國家則具備比較優勢。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印度是全球增長最迅速的汽車生產國之一,其背后原因在于國家稅收政策優惠、跨國車企巨頭投資以及其他國家的汽車產業轉移。
印度汽車工業發展迅猛
毫無疑問,在過去十年,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最為迅猛的當屬中國,但作為另外一股新興勢力——印度汽車工業的成長也非常驚人。據統計,印度是過去十年全球汽車產銷量增長較為迅速的國家之一,盡管2013年汽車銷售量同比下降了9.6%,但以目前的規模總量對比2002年的水平來看,還是有超過3倍的增長。正是鑒于過去的積極成長勢頭,全球著名的跨國車企——福特、現代和鈴木等廠商相繼增加在印度的產能。據IHS Automotive咨詢公司在去年發布的亞洲汽車市場展望報告,預計到2016年,印度新車銷售量將從2013年的180.7萬輛躍升至488萬輛,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而據印度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協會預計,到2020年,印度汽車產業的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14%,超過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
印度橡膠短缺有望緩解全球過剩壓力
與迅猛的印度汽車工業相比,該國的天膠種植產業顯然無法滿足日趨增長的需求潛力。據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ANRPC)發布的數據,2013年印度天然橡膠產量從2012年的全球第三位跌至全球第五位,主要因為2013年6—9月份連遭暴雨,橡膠產量遭到重創,而膠價持續低迷也導致許多印度膠農放棄割膠另謀生路。
而步入2014年以后,該國橡膠減產勢頭仍在延續,2月份產出繼續減少3.2%,至6萬噸左右,而同期消費量為7.8萬噸,高于去年同期的7.4萬噸。
印度橡膠短缺只能尋求外部補充。2月份該國橡膠進口從上年同期的9497噸猛增至18141噸,而從去年4月至今年2月,印度累計進口天膠約30萬噸,同比大幅增長44%,而其產量累計僅為78.3萬噸,同比還下滑了9%。印度橡膠短缺有助于緩解全球天膠過剩壓力。據國際橡膠研究組織預估的數據,2014年全球天膠過剩幅度預計將略收窄至24.2萬噸,較2013年的過剩幅度38.4萬噸萎縮約37%左右。
全球汽車產業的逐步轉移,未來勢必會影響到全球天膠消費格局。作為另外一股不能忽視的新興消費力量,“印度需求”快速崛起,有望填補“中國需求”減速造成的消費空白,從而緩解全球天膠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