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會議落下帷幕,進一步的經濟刺激措施成為會議焦點。
2月22日~2月23日,G20各國財政部長以及央行行長聚首悉尼,分別就全球經濟、投資與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增長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金融監管以及稅收制度等數項議題展開討論。
G20輪值主席國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喬·霍基此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對此次G20會議達成實質性成果很有信心。“通過廣泛的合作和切實的努力,我們將會在本周末的會議上取得真正的成果。”
誠如霍基所言,此次會議中G20各國的確達成了令人振奮的協議。會議結束后G20發表的聯合聲明稱,與會成員承諾爭取在未來五年內動用合計逾2萬億美元“彈藥”刺激經濟發展,爭取在未來五年內將G20整體GDP由目前預測水平提高2%以上。霍基強調,這是G20首次為實現經濟增長提出具體目標。
G20達成共識
眾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一度使得全球經濟“哀鴻遍野”。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政府債務居高不下、持續的全球失衡以及部分國家經濟基本面脆弱等問題凸顯了全球經濟面臨的重大風險。
本次G20會議積極評價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繼續穩定增長,發達國家經濟有所改善,但同時指出全球經濟遠未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仍面臨市場需求疲弱、增長率偏低等諸多挑戰。
在此背景下,G20國家制定富有雄心的,同時也是務實的政策,爭取未來五年G20整體GDP由目前預測水平提高2%以上。為此,G20將于今年制定全面增長戰略和布里斯班行動計劃,在促進貿易和投資、增加就業以及改善競爭等方面共同采取行動,為實現全球經濟的持續復蘇和增長打下堅實基礎,并為在今年11月中旬成功舉行G20領導人峰會做好準備。
霍基形容該協議道:“此次針對經濟發展達成的措施是史無前例的。”美國財政部長杰克·盧也表示:“該協議的誕生,將為全球經濟增長揭開至關重要的新的一頁。”
會議同時強調繼續推動金融部門改革,包括努力構建穩健的金融機構、應對影子銀行風險以及安全監控衍生品市場。
峰會上的“中國聲音”
本次G2O峰會上,來自中國的“聲音”傳遞了中國經濟的最新動態。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和央行行長周小川出席會議。周小川在簡要介紹了當前中國經濟金融形勢后指出,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GDP實現同比7.7%的增幅,略低于近十年以來平均水平;CPI增長為2.7%,低于此前預期,特別是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情況較好;新增就業人口1300萬,而隨著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服務業在GDP中的權重超過了制造業。
據匯豐銀行數據,中國2月Markit/匯豐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由1月的49.5%下滑至48.3%。樓繼偉解釋道,中國制造業占GDP比重最高曾達到將近60%,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這是不可持續的,帶來了環境污染、產能過剩的問題。2013年這個比例降下來,服務業比重達到46%,超過制造業,這是合理回歸。與此同時,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將近30%,大大高于中國占全球經濟規模的比重,發揮了超過中國經濟規模的帶動力。希望各國都更加注意推動經濟增長。今后,中國還將大力推動服務業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制造業的比重還會有所下降。下一步,中國將通過改革,特別是城鎮化改革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 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周小川對此也表示,雖然制造業增速放緩對全球經濟可能有一定影響,但總體影響有限。
針對目前國內影子銀行問題,周小川稱,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風險,參照和學習國際經驗教訓,對“影子銀行”實行有效監管。中國“影子銀行”總體規模不大,但近期增長較快,我們正謹慎應對。當前債務占GDP比例上升,已經引起政府重視。家庭負債不高,公司債務偏高,高儲蓄可能通過商業銀行渠道拉動信貸增長和債務上升。中國政府將大力推動資本市場建設和完善,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但這將是長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