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今后我省將不再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產能項目,力爭用5年時間,有效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煉油、輪胎等行業的過剩產能。”1月10日,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張務鋒告訴記者。
根據《意見》,今后山東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違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產能項目(允許先進產 能置換落后產能),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等手續,質檢部門不予辦理生產許可,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合理控制產能規模。 同時,要全面清理違規項目,凡是未開工的違規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凡是不符合產業政策、準入標準、環保要求的違規項目一律停建。
作為全國化工第一大省,當前山東部分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突出,已成為相關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巨大障礙。山東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同質化項目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嚴重,競爭愈加激烈,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經濟效益下滑、產能大量閑置。以煉油和輪胎行業為例,2012年底全 行業產能利用率僅分別為55.1%和64.5%。
據了解,作為全國煉油產能最大的省份,山東省年煉油能力現已達到1.89億噸,因原油供應不足以及需求不旺等原因,致使一些煉廠處 于閑置狀態。在輪胎生產領域,山東省產能同樣居全國首位。盡管近年來我國汽車產量及保有量不斷增加,但輪胎產能增速已遠超出汽車增長速度,產能過剩問題也 愈加凸顯。
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要用5年時間實現產能利用基本合理,產能結構明顯優化,質量效益較大改善,能效水平顯著提高。力爭到 2017年,保持煉油、輪胎行業產能基本穩定,輪胎行業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地方煉油產能利用率有較大提升。同時,過剩產能不等同于落后產業,要突出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把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與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把控制增量與優化存量結合起來,達到騰籠換鳥、優化升級的目的。
“我們將按照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總原則,創新體制機制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的長效機制,推進產業健康發展和加快轉型升級。”張務鋒表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