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歐洲又向其“銀行聯盟”的目標跨出了一大步,盡管這個計劃建立的“聯盟”在處理倒閉的銀行方面存在缺乏資金和不夠靈活等缺點。經過長達兩周的六輪財長會談,歐洲各國最終決定建立一個共同的銀行和基金,“銀行聯盟”的設計方案較多的照顧了德國保護本國國民利益的關切。
歐盟委員會負責改革事務的專員Michel Barnier激動的說:“今天對于‘銀行聯盟’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于18個月前啟動,是繼歐盟單一貨幣體系建立以來,最大的集中化的金融監察機構。這項計劃要求各國政府與歐盟議會談判,并在明年五月議會解散之前實現相關立法。
有趣的是,就在這個歷史性的進步做出之前,歐洲銀行聯盟的最高監管者歐洲央行警示各方,歐洲銀行體系應積極作為,使得市場相信他們可以及時關閉有問題的銀行或者能夠為問題銀行帶來的成本兜底。
德國在立法上的各種關切為這項計劃建立了框架,她的最大的讓步是建立一個由各家銀行集體出資的救助基金,這個基金將在以后的十幾年里逐步收購各國銀行持有的基金的股權,直到達到550億歐元的規模。
德國財長Wolfgang Sch-uble的主張在歐盟委員會大受歡迎,特別是法國和意大利更是舉雙手贊同他的看法。他因拒絕了為救援基金設計后備措施而名噪一時。這意味著除了救援基金之外不會再有其他的由納稅人付錢的安全網,如果那一國的銀行消耗掉了救助基金中的本國份額,那么剩下的資金缺口就需要他們的人民來買單了。
建立“銀行聯盟”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打破問題銀行與弱主權國之間的惡性循環,而上述的這種有限的成本分攤機制至少在“銀行聯盟”建立早期會妨礙這個目標的實現,Wolfgang Sch-uble也同意至少在2026年之前要建立一個后備機制,但將這個機制如何運行的細節問題留給了后續的談判。那些想要一個更加激進的計劃的歐盟資深官員們則將他們的希望寄托在決策過程和救助基金得到更多的融資上。
國家安全和法律上的限制讓會讓決策過程變得更加復雜,在最后一次談判中,各國財長同意賦予他們自己—部長理事會決定那個銀行應該被關閉的批準權利。這正好與德國想要限制歐盟委員會的意圖一致,歐盟委員會曾提議自己作為銀行的審批機構。
一個由各國當局和一些特別任命的官員組成的委員會將為如何救助或善后銀行提出建議。有關救助基金的重大決議需要三分之二有投票權的委員贊成,同時還需要合計占用50%以上的各國代表的同意。
一旦一家銀行被認定為存在問題,它的監管者想要終止其業務,復雜的“銀行聯盟”的決策機制可能需要超過100個人來投票表決。對于緊急決策的24小時限制保證了事件不會被無休止的拖延。
在周一的談判開始之前,瑞典的財長Anders Borg認為:
“銀行聯盟”是一個太過復雜的系統:“決策過程太過復雜,而且后備措施缺乏不確定性,我們不要期望它能帶給我們太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