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預計投產時間延后八九個月之后,北汽集團在河北滄州的黃驊基地終于將在2013年12月26日下線第一款車型。
2009年以來,雄心勃勃的北汽集團開始了一系列的全國擴張戰役,投資百億元、產能40萬輛的黃驊基地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戰。而在黃驊基地投產之前,更讓北汽集團掌門人徐和誼興奮的則是在不久前終于簽訂了收編昌河汽車的協議。
胃口甚好的北汽集團已經成為近年來全國擴張最兇猛的車企之一。公開數據顯示,近幾年,北汽集團公布的部分全國擴張項目(主要指兼并重組方式獲得的項目)投資總額就高達582億元以上。
然而,在其瘋狂擴張的時候,北汽集團的負債額卻驟然上升,據《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了解,目前其負債總額已經超過500億元。“北汽擴張,是在用現實與未來進行博弈,需要警惕自主品牌成長速度與產能擴張速度之間會脫節。”汽車業知名評論員張志勇稱。
連下兩城
11月27日,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代總經理張夕勇、財務總監馬傳騏、副總經理陳江與滄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區工委書記丁繡峰、黃驊市委書記潘海瀛等,進行了一次會談。會上各方決定,北汽黃驊基地將于12月26日舉行新車下線儀式。2014年北汽黃驊汽車基地計劃產銷汽車10萬輛。
其實,在來到黃驊基地之前,徐和誼一行在江西剛剛簽訂了一個重要協議。11月2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北汽集團戰略合作協議在南昌舉行。江西省委書記強衛、省長鹿心社、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趙智勇出席了簽約儀式,副省長李貽煌與徐和誼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江西國控公司董事長周應華與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代表雙方簽署了昌河汽車股權轉讓協議。
根據江西國控公布的信息,江西國控公司將持有昌河汽車30%的股權,北汽集團將持有70%的股權。而在簽訂協議之前,原屬于中國長安的昌河汽車資產已經由江西國控公司進行了重組,完成了對昌河汽車100%股權的收購工作。此前,有媒體透露此次北汽入主昌河汽車獲得70%股權的成本只有8000萬元。對于此數據,北汽集團相關人士表示:“應該差不多,但是目前細節還不便透露。”
按照北汽集團已經公布的信息,北汽集團將在入主昌河汽車之后,到2017 年年末計劃累計投資約130 億元,實現整車產能50 萬輛,全產業鏈年營業收入達到500 億元,并帶動汽車服務貿易、汽車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隨著進一步的發展,北汽還將繼續擴大昌河汽車的產業規模,建設合資新基地和自主品牌戰略基地。
12月4日,北汽集團發言人鄭剛對記者表示:“目前,北汽集團跟江西省國控公司簽約之后,還需要跟昌河汽車兩個基地(景德鎮和九江)的當地政府簽訂相關協議,同時對于昌河汽車業務戰略也在進一步細化,詳細的情況將會在12月中下旬進行披露。”
擴張提速
其實,在整個2013年,北汽集團一直在實施異常迅猛的擴張戰略。從江蘇到云南,再到江西,徐和誼馬不停蹄地推動著“圈地運動”。
2013年8月7日下午,北汽集團與鎮江市政府在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通過收購鎮江汽車,完成了在華東基地的布局。鎮江汽車制造廠是鎮江地方國營的專業汽車生產企業,據了解,該項目計劃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兩期總產能規劃超過30萬輛。
而在與江西地方政府以及昌河汽車接觸的過程中,北汽集團在10月還揮師南進搶占了進軍東南亞市場的橋頭堡。10月26日,北京汽車集團、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府、云南景成集團代表,在昆明正式簽署北汽集團云南產業基地(瑞麗)合作協議。這是北汽集團部署的又一新產能基地。
根據協議內容,北汽集團計劃投資36億元建設云南產業基地,分兩期實施,兩期總產能將達到15萬輛。一期項目預計2015年建成投產,主要生產商用車、SUV等車型。
拿下昌河汽車之后,北汽集團在今年順利完成了“三大戰役”。而在此之前,從2009年開始,不甘心落在中國長安之后的北汽集團,已經轟轟烈烈地實施全國布局。消息人士透露,北汽為此還成立了由十多位專業人士組成的全國產業布局工作小組,作為北京市的標桿企業,北京市也極力支持北汽集團走出去做大做強。
據了解,近年來北汽集團一直高速在全國廣泛布局新基地。2010年8月3日,北汽攜手重慶銀翔實業集團在重慶建立了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成為北汽在西南地區的生產基地;2011年1月4日,北汽與增城市政府在廣州簽訂北汽華南生產基地30萬輛整車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以重組廣州寶龍汽車資產的方式,打造北汽華南基地;2011年1月21日,北汽又與河北黃驊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北汽華北基地;2013年6月,北汽與湖南株洲市簽訂了株洲基地第二工廠戰略合作協議(2009年株洲基地第一工廠啟動建設,目前已經形成20萬產能,第二工廠將會建設30萬產能,株洲基地即北汽的華中基地)……曾經默默無聞的北汽,也因快速擴張而被業界廣泛關注。
負債隱憂
“是不斷新建基地擴大產能,還是著力提升自主品牌的產品和品質能力?”張志勇表示,“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后者。”
公開的信息顯示,將近幾年來北汽積極擴張的新基地產能規劃簡單相加,已經超過了245萬輛。但不可回避的是,當下北汽自主品牌的表現卻很難與快速擴張的產能相稱。目前,北汽集團自主品牌已形成三大子品牌:“北京牌”E系列車型定位于中低端車型市場;“威旺”定位于微車市場;“紳寶”則定位為中高端轎車市場。據北汽集團公布的2013年10月份數據顯示,旗下三個品牌該月銷量為25071輛,其中,“紳寶”和E系列的銷量僅有9000多輛。顯然,與吉利汽車該月近5萬輛的銷量相比,北汽還差距甚遠,而在今年前十月的自主品牌車企銷量排名中,前十位里也沒有北汽的身影。
逐漸的,由于北汽一系列擴張項目的效果仍將緩慢呈現,其快速擴張后的債務壓力目前正在日益凸顯。由于北汽集團并不是上市公司,其財務報表也并未按季實時進行公布,但本報記者從《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月度財務報表》(2012年1~9月)里獲得的信息顯示,北汽集團2012年年初的負債總額為455.23億元,而到了2012年9月則達到了535.02億元,負債在9個月時間激增80億元。雖然2013年的負債數據尚未公布,但考慮到后來的一些新增收購項目,北汽目前的負債總額勢必比2012年9月份的數據只高不低。而從歷年的數據來看,北汽集團的債務也在隨著北汽的擴張相應增加:2009年末,北汽負債額為244.69億元;2010年末為345.67億元;2011年為455.23億元……
而且在債務構成中,由于新開工項目較多,北汽集團的長期借款額也在逐步攀升。截至2011年12月31日,該公司長期借款金額為87.70億元,較2010年末增加24.21億元。截至2012年6月30日,公司長期借款金額為109.23億元,較年初又增加了21.53億元。增長的原因在于,北汽集團在規模擴張過程中通過銀行和資本市場籌資以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長期資金。
盡管北汽公布的2012年9月份數據顯示,其彼時負債率為63%左右,尚屬正常水平,但業內人士也提醒,在債務增加、長期借款攀升的情況下,北汽集團未來面臨巨大的投資壓力還會與日俱增。目前,在北汽集團已經公布的投資計劃中(不包括北京現代、北汽福田、北京奔馳),北汽集團就面臨著582億元以上的投資額。對于高額負債引發的風險問題,北汽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北汽正在對未來的發展戰略進行研究,相關問題或許要等到明年春節后才能有答案。但他同時也表示:“不但你覺得北汽發展太快了,我們也在適應。現在可以明確的是,重組昌河汽車之后,北汽這一階段的戰略布局已經畫上了句號。”
對此,張志勇表示,如果北汽集團在投資上能夠全部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也可以視為為資金找到了出路,是沒有風險的;但是如果自有資金不足,還需要銀行貸款等募資活動來確保投資的資金,就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自主品牌在未來不能夠順利成長起來,或者投資的相關基地項目出現問題,都會給北汽集團的發展帶來損害。“北汽現在除了要把相關企業整合好之外,確保資金來源的同時,仍需要著力將自主品牌做好,提升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