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跨大西洋自貿協議(TTIP)第二輪談判剛剛結束,在敏感的金融業共同監管議題上,美方談判代表首次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暗示正在考慮將之納入自貿談判的可能。
美國負責TTIP的首席談判代表丹·穆蘭尼(Dan Mullaney)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歐方已經表達得非常清楚,他們希望就這個領域進行磋商,我們也正在加入到這些對話中去。”
雙方宣布將在11月27日就此展開特別會晤,美國貿易代表處和財政部官員確定參加;目前尚不知道美國證監會(SEC)以及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等機構是否同樣到會。穆蘭尼說,參會的人員組成還沒有最后確定。
穆蘭尼是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的助理代表,負責歐洲和中東事務。穆蘭尼并沒有確認,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已經正式同意將金融行業納入到自貿談判中來;但這至少表明,美國改變了此前的反對立場,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在金融行業里,美歐之間已經有相對自由的服務貿易。美歐金融公司都可以在對方市場開設分支機構,都可以在對方法規監管下提供服務,在市場準入上幾無困難。
“要談判的部分是,美歐金融行業是否應該適用相同的或是相互承認的監管規則。所以,金融行業的談判是關于共同監管,而共同監管就會有助于降低金融機構在對方市場中的合規成本。”歐盟智庫Bruegel高級研究員安德烈·薩皮爾(Andre Sapir)對本報表示。
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Michael Froman)此前的立場是,金融行業共同監管不應是自貿談判的一部分,而應交由其他平臺討論,比如二十國集團(G20)和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IOSC)等。
歐盟負責TTIP的首席談判代表伊格納西奧·格拉西亞·貝塞羅(Ignacio Garcia Bercero)在15日當著美方代表強調說:“市場準入和監管議題必須放在一起談。”伊格納西奧也是歐委會貿易總司的一位負責人。歐盟擔心,如果在金融服務業上不能做到共同監管,那么將來TTIP所達成的貿易與投資承諾也會打折扣。
在其他領域的監管議題上,美歐雙方在一周的談判中收獲頗豐。根據歐委會的信息通報,雙方都認為要從一般性規則和具體行業承諾兩方面入手。雙方愿意在這些行業上增進監管:醫療設備、化妝品、藥品、化學品、殺蟲劑、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移動電話。更多的行業監管融合會在12月的第三輪談判中繼續磋商。
美歐雙方在本輪談判中更多聚焦于服務貿易。雙方在跨境服務、金融服務、電信和電子商務上交換立場,并且在更廣泛的行業上開始設置各自的市場準入要求。雙方沒有披露更多的細節,但是歐方此前已表達了對美國敏感的海運業的興趣。
在海運業上,歐盟已有成功先例,因此信心大增。一個月前的10月18日,歐盟和加拿大就雙方《全面貿易和投資協議》(CETA)達成了原則性共識。歐盟成功獲得了加拿大海運和空運行業一定的市場準入。這已經超出了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在1994年開始執行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自由化水平。
美歐自貿協議的第三輪談判將在12月16日至21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