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今年9月聯合發布《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以來,有關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城市名單及相關 補貼細則的消息便受到各方的高度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日前在第三屆綠色工業大會上透露,中央財政將對新能源汽車推廣再投入40億元的補貼資金, 具體實施方案正在制定中。
然而原有補貼政策到期,新補貼政策尚未出臺。這一段“空窗期”,給新能源車企業造成不小的困擾:由于近17億補貼資金“懸置”,一些企業已經停止新能源車的生產。
補貼懸置
“粗略估算,目前僅1~9月因推廣混合動力客車尚未結算的補貼資金就有17億元,相當于客車全行業大半年的利潤,基本上各大企業都有受影響。”日前,國內某客車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
尚未結算的混合動力客車補貼資金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國家在25個試點城市推廣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補貼,另一部分是工信部、財政部等部委在非試點城市推廣5000輛混合動力客車的補貼。
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在上一輪新能源補貼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模糊地帶”,部分企業墊付的混合動力客車補貼資金并未得到及時結算。
2009年,為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財政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決定共同組織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 程”,并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武漢、深圳等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以財政政策鼓勵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 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根據當時財政部等部委的補貼辦法,長度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車是補貼的重點。其中混合動力客車最高每輛補貼42萬 元,純電動和燃料電池客車每輛分別補貼50萬元和60萬元。
按照最初規劃,補貼時間是到2012年底。隨后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從13個陸續擴大到25個。
在有關補貼政策的推動下,2009年有關試點城市開始積極推廣新能源客車,然而,由于客車生產及交貨時間存在一定間隔,在該政策執行后期的2012年12月底,部分城市依然在按照這個政策進行混合動力客車的招標,但交付日期已經超出補貼時間。
按照目前國內客車企業的生產節拍,從接到訂單到交車周期最快也要15天,加上后期物流運輸,辦理購車發票、行駛證等時間,則至少還要10天左 右,也就是說,等到用戶收到新車并辦理完相關手續,時間就已經進入2013年。而按照國家政策,在試點城市推廣的節能和新能源車要拿到補貼、購車發票以及 行駛證辦理的時間要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在這個時間之后交付的汽車該如何處理,相關部委并沒有明確說法。
而非試點城市的混合動力客車補貼則是指2012年8月6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下達的《關于擴大混合動力城市公交客車示范推廣 范圍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提到:將混合動力公交客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推廣范圍從目前的25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 市擴大到全國所有城市。《通知》顯示,中央財政對相關單位購買混合動力公交客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兌付給購買單位。同時,將采取總量 控制的方式,推廣目標為3000~5000輛,四部委將根據市場推廣情況明確截止時間。
由于當時四部委并未明確截止時間,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客車企業和地方城市在2013年4月和5月均進行了大規模的招標,客車企業也在安排生 產和銷售。然而,2013年5月,一份《關于報送混合動力公交客車推廣工作總結的通知》(下稱《總結通知》)發到了參與該項目的客車企業手中。《總結通 知》提到,推廣工作于2013年5月31日到期,即享受補貼的車輛必須于2013年5月31日前開具發票,并正式投入運行。這意味著,在非示范城市推廣 3000~5000輛混合動力客車的項目已經結束。
《總結通知》下發時間與補貼截止期的間隔不足半個月,眾多客車企業表示“措手不及”。
據上述客車企業負責人推算,今年1~9月國內推廣的混合動力客車數量約9000輛,而能夠拿到補貼的僅有5000輛,尚有4000輛無法結算。 按照每輛車42萬元的補貼計算,僅這一項就有16.8億元。而國內某新能源生產龍頭企業僅這兩項政策沒有拿到補貼的車就有600輛,墊付資金高達2.5億 元。倘若這筆補貼資金最后無法拿到,在年末賬單上將形成一個“窟窿”。
據了解,目前國家相關部委對于這筆資金是否結算、什么時候能夠結算尚未給出說法,而有關客車企業已經就該問題向有關部委提出意見,希望這一補貼資金“懸案”盡快得到解決。
企業觀望
事實上,在今年9月新的補貼政策出臺前夕,整個產業上下游處于觀望狀態。客車企業新能源車型產銷亦已備受影響,其中,宇通客車三季度就暫停了新能源客車銷售,而包括重慶恒通、廈門金龍、深圳五洲龍等各車企也表示正在等待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名單及詳細補貼政策。
在10月29日上證所主辦的“我是股東”第五季第一站走進宇通客車活動中,宇通客車董事長湯玉祥就曾表示,目前由于處于政策空檔期,宇通客車第三季度暫停了新能源客車的銷售,基本未獲得訂單。“待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申請名單出臺后,才會恢復生產新能源客車。”
而包括上汽集團、江淮汽車等企業也表示,由于目前補貼尚不明朗,部分新能源產品的銷售已經停止了,而重慶某客車企業以及深圳一家專門生產新能源車的企業,均已經連續幾個月停產新能源客車。此外,原本已確定于11月13日在深圳上市的比亞迪雙模電動車——“秦”,也因補貼細則尚未出臺,產品無法定價將推遲到12月上市發售。
根據四部委9月份發布的《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滿足新能源汽車示范要求的城市已于10月15日前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實施方案逐級上報。湯玉祥表示,相關部委預計將于11月中旬左右公布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名單,待試點城市申報完成后,宇通客車就可以正常開展銷售。
湯玉祥稱,目前該公司銷售的新能源客車為混合動力客車和純電動客車。其中混合動力客車分為兩種,傳統混合動力客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由于傳 統混合動力客車技術成熟、節油率超過30%、對基礎設施依賴較小,今年1至5月份該產品銷量超過2000輛;而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增加了電池模塊,在充電 及時的情況下節油率可以達到50%以上,但是對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有一定要求,目前已經在部分地區試運行。根據國家補貼政策,公司下一步會側重于推廣 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