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質檢總局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出公告,宣布從8月15日起,對1507個海關商品編碼項下的一般工業制成品不再實行出口商品檢驗,其中包括汽車輪胎、工程機械輪胎、摩托車輪胎和自行車輪胎等。
在橡膠市場不穩定、各國設置種種貿易壁壘、國內乃至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國家發布免除輪胎商檢這項政策,據稱可提高出口效率,同時減輕企業負擔。那么,政策實施兩個月后的效果如何?免檢是否真的起到了“減負”的作用?
金錢:可節省出口值1.5‰
談及取消商檢,接受記者采訪的山東瀘河集團負責外貿負責人人士對此持肯定態度:“不僅接單后的出口速度加快了,本來商檢需要的一大筆費用也能省下。”
這位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出口商檢費用為出口額的1.5‰,而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的數據顯示,雙星輪胎、興源輪胎公司上半年出口值均超過10億元,這意味著單就商檢費而言,這兩家公司半年就均節省100萬-200萬元,像中策、三角、玲瓏等公司半年節省的費用,則已經分別超過450萬元。
時間:出口提速兩個月
北京首創輪胎有限責任公司外貿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免檢可以大大加快出口效率,最快可達兩個半月。
據其介紹,輪胎出口商檢的過程很慢,一批出口貨物一般要提前兩個月報檢,檢驗人員來公司抽檢后,再等1-2周后才出檢驗報告,“不但耽誤貨物流轉時間,還會耗費很多精力。”
據悉,出口量大的企業從接受訂單到產品出口,時間往往極為緊張。各地檢驗檢疫人員通常只對出口輪胎進行外觀的檢查,而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等待檢驗以及等待檢驗報告上。
效果:仍需經時間考驗
據了解,實施出口商檢政策當初一經發布,企業對此就異議頗多。在興源輪胎負責外貿的工作人員看來,商檢本身必要性并不強,還會使企業投入很多精力及時間,而國內的商檢亦不能替代出口目的國的檢驗,某種意義上算是重復性檢驗。“因此,取消商檢對企業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
不可否認的是,商檢的取消雖然減輕了企業的負擔,但企業仍然面臨著出口疲軟的問題。有關專家也認為,政策的扶持只能減輕企業負擔,“企業需要在市場上下功夫,深入了解市場需求才能解決生存發展的問題。”
該分析人士最后還指出,由于該政策實施時間尚短,最終效果仍需經時間的考驗。
來源: 輪胎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