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結構改善等變化將促使中國經濟轉型,如技術更加先進,勞動生產率越來越高,中國市場將更富有競爭力。”
10月13日至17日,再度當選美國商會主席的美國安利公司董事長史提夫·溫安洛來華開展了他緊湊的中國之行。他密集拜會了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家工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監管層。
“他們中有一些已經是我的老朋友了,有一些是新面孔。我覺得我到北京也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溫安洛說。
2001年7月,溫安洛首次擔任美國商會主席時,就曾率團訪問中國,在當時中國并未加入世貿組織的情形下,試圖拉近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的距離。如今,令他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中國日臻完善的投資環境和繁榮的中美貿易。
越搞貿易保護,經濟越難恢復
2012年,中美的雙邊貿易額已接近5000億美元,開放的貿易政策讓中美兩國的企業受益匪淺。
溫安洛舉例道,12年前在他訪問中國的代表團中,有一家來自芝加哥的小型工程建設企業,從未拓展過美國以外的市場。那次中國之行卻為這家美國的小微企業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如今這家企業已經在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廣泛開展業務。
“芝加哥的企業能在中國找到商機,通過更加開放的國際貿易,我相信中國的企業也能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找到商機。”溫安洛堅信,國際貿易能夠讓世界更加繁榮。正因為如此,12年前他就以美國商會主席,這個全美300余家企業聯盟掌門人的身份堅定地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甚至在國會作證支持美國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
近期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勢頭放緩,發達經濟體普遍債務纏身,歐美等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有所抬頭。2011年至今,美國已先后拒絕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和華為的在美投資項目。今年 7月12日,美國又以確定有關產品是否侵犯美國公司專利權從而導致不公平貿易行為為由,對三一重工出口產品發起“337調查”。一旦企業被該調查認定為存在不公平貿易,該企業的該項產品將被永久禁入美國市場。
對此溫安洛認為,當經濟發展放緩時,許多人就把矛盾轉移到貿易上,認為是貿易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但是如果稍微了解一下歷史的話,就會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方式。
歷史已經證明,如果一個國家越有意保護自己的市場,它的經濟就越難以恢復。而一個國家,如果它能夠對外進行很開放的一個貿易的話,那么它的經濟將會增長。“這也是我所堅信的理念,如果能夠更加開放的話,我們兩國經濟都會有更快的發展。當然我也知道,有很多人都不同意我的觀點。”
溫安洛坦言,身為美國商會主席,他仍將不遺余力地致力于推動中美自由貿易,特別是幫助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
中國經濟的樂觀派
此次來華,溫安洛另一個重要目的是想“摸底”中國經濟。近期諸多國際機構相繼下調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 10月7日,世界銀行就將中國2013年經濟增長預期由4月的8.3%下調至7.5%;2014年增長預期由8%下調至7.7%。
2012年安利全球收入高達113億美元,僅中國區就貢獻了271億元人民幣(約為43.6億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四成。這讓溫安洛深感有必要了解中國,這個對安利來說極為重要的海外市場的經濟形勢。
在一系列密集的會晤后,特別是和汪洋副總理會晤后,溫安洛直言:“我很高興,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決心沒有變,這讓我更堅定了對中國經濟和安利在中國持續發展的樂觀態度。”
溫安洛透露,他和汪洋副總理已是多年好朋友了。由于兩個人都對經濟非常感興趣,所以這次見面他們談論了很多關于兩國經濟發展的問題,“每一次來中國傾聽他們的講話,都讓我了解中國真實的發展面貌,讓我多了一個學習的機會。”
溫安洛深信,中國改革的方向將會是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向市場化方向走。他預期美國企業的在華投資將會取得很好的成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2年來,安利公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專注直銷行業的安利,1998年因在中國市場遭遇直銷禁令而陷入危機。隨著與中國政府的反復溝通,安利最終以“開設店鋪和雇用營銷人員”的方式在中國生存。在中國入世之后,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2006年安利獲得了新的直銷牌照,得以回歸直銷商業模式,最終將中國市場發展為安利最大的海外市場。
談到近期正式設立的中國上海自貿區,溫安洛對此寄予厚望:“據我所知,上海自貿區有很多先行先試的措施,等到試點成功后,這些改革措施將進一步向其他地方推廣。我相信通過這樣的試點改革,將使得整個中國的經濟更有效率。”
來自消費零售業的溫安洛敏銳地覺察到中國勞動力成本的變化。但他認為盡管這會迫使一些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外遷,但卻可以改善中國的產業結構。“這些變化將促使中國經濟轉型,比方說技術更加先進,勞動生產率越來越高,中國市場將更富有競爭力。”
對話“富二代”史提夫·溫安洛:
家族企業的傳承需要堅實的價值觀
《中國經濟周刊》:您和德·狄維士總裁一起掌管美國安利公司,您有沒有遇到和他經營決策相左的時候,您又是怎樣處理分歧的?
史提夫·溫安洛:他的辦公室就在我隔壁,而我的年紀要比他大一些,所以一旦我們有了不同意見,我會走到他面前說,德,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了。實際上我們真的有分歧時,我們會坐下來進行討論直至達成一致。企業的決策都是我們兩人同意的決定。我和他有著共同的關于企業最基礎的價值觀,正是由于我和他有這么多共識,我們公司才能持續運營。實際上,如果要我重新選擇搭檔,我也選不出更好的人。
《中國經濟周刊》:因為美國債務上限問題,近期美國聯邦政府一度停擺,美國商會采取了哪些舉措避免事態惡化,進而危及中美貿易呢?
史提夫·溫安洛:美國商會自從整個聯邦政府停擺開始,就一直在積極活動。美國商會已經向美國國會以及白宮分別發了一封信,這兩封信是得到美國200多個協會簽名的。我們在信中敦促美國國會和白宮,一方面希望美國聯邦政府盡快恢復運作,另外一方面也敦促美國避免債務違約。我們認為,這兩件事情如果同時發生,將會對美國的經濟造成很大的沖擊。
我相信,國會與政府能夠在截止期限前達成一個共識,或許也只是達成一個短期解決方案,但是我相信這個問題最終可以得到解決。(編者注:10月17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先后通過結束政府部分關門危機和避免債務違約的議案,聯邦政府恢復運營。根據該議案,聯邦政府新獲得的預算將能運營到2014年1月15日。)
《中國經濟周刊》:近期有不少外資企業都卷入了在華行賄丑聞中,您對此怎么看?
史提夫·溫安洛:首先,我覺得一家外資企業有義務遵守當地的法規,這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希望所有的企業都應該在世界各地采取統一的運營標準。以安利公司為例,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經營法規,而我們自己的統一的管理標準要嚴于當地的法規。正是由于我們在世界不同市場采取統一的運營標準,使得我們在全球都有著不俗的表現,避免了很多問題。
《中國經濟周刊》:現在很多中國民營企業面臨傳承和接班的問題,您也是繼承家族企業的第二代經營者,您對中國企業家有什么建議?
史提夫·溫安洛:今年9月份,是我父親正式從公司退休的18周年,可以說,現在安利公司在我們第二代的管理下已經有18年了。
現在我和德·狄維士先生共同掌管安利公司,而德·狄維士先生就是來自于另外一個家族。我們兩個人都是企業的第二代領導人,我們兩個同時掌管著公司。我們的父輩有一個非常珍視的價值觀,那就是積極回饋社會。所以在我們的管理中,我和狄維士先生都共同把這種理念延續了下去。我們都擁有一個非常堅實的、共同的基礎價值觀,正是由于存在這樣共同的價值觀,才使得我們能共同掌控安利,而且更好地經營企業。
這一切都是由我們的父輩打下來的基礎,我覺得對于一個家族企業由第一代向第二代進行傳承的時候,擁有一個堅實價值觀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了,現在在整個安利公司,我們兩個家族只有我們兩個人代表。而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有著21000名員工,有著300萬的營銷人員,如果沒有這些管理層來管理,我們也沒法實現今天的企業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