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我國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備受關注的第三季度GDP增速在一季度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的基礎上,上升到7.8%的水平。這種增長是在外圍經濟復蘇不力,政府并沒有進行大規模投資刺激的情況下取得的,消費和出口增長拉動明顯,特別是國內需求回暖發揮了重要作用。
盡管9月份CPI達到3.1%,略超出市場預期,但前九個月CPI的平均增長為2.5%,遠低于全年調控預期目標的3.5%,完全處于可控范圍內。綜觀今年前三季度經濟發展趨勢,我國經濟開始步入“平穩增長、穩中有升”的良性軌道。
從經濟數據看,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呈現一個重大變化,即結構調整和改革平穩推進,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所提升。今年以來,建設性投資拉動作用減弱,投資主要集中在結構調整和新興產業的培育,扶持調整和改革的財政金融政策的效應逐漸顯現;實體經濟穩中有升,新興產業提升明顯快于傳統產業,新興現代服務業增長迅速,企業發展積極性向好;各級地方政府、產業和企業對調結構和轉方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技術創新和發展轉型步伐加快。總體上說,我國目前的增長態勢和政策效應呈現顯著的“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主基調,為長期結構調整和發展轉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但對經濟增長的預期不能太高。由于正處于調結構過程中,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勢必減弱,而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揮重要拉動作用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短期經濟增速仍存在反復的可能。由于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的基數較高,加上外圍經濟復蘇態勢不明朗,特別是近期經濟復蘇強勁的美國政府債務負面影響加重,都將影響我國今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不排除第四季度GDP增速存在下滑的可能。但即使回落,空間也非常有限,全年GDP增速將保持在7.5%以上水平。
經濟增長基本處于一種穩定常態,對我國改革和調整有利。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應珍惜這有利局面,徹底調整經濟發展思路,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貫徹正確有效的政策,真正做到輕增長速度,重質量和效益。繼續優化實施有利于結構調整和促進改革的財政金融政策,切實防止投資沖動,優化市場化導向的房地產調控措施,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對實體經濟的巨大沖擊。
積極促進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新興現代服務業發展,有效推進攻堅改革,通過釋放創新和改革紅利,激發和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與此同時,大幅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確保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