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份、8月份我國外貿增速經歷了連續兩個月的反彈之后,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外貿卻意外出現了下滑,尤其是出口增速遠遠低于市場預期。
海關總署公布統計數據顯示,9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560.8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3.3%。其中出口1856.4億美元,下降0.3%;進口1704.4億美元,增長7.4%;貿易順差152億美元,收窄44.7%。
“受去年同期基數較大等因素影響,9月份增幅回落至3.3%。”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即便如此,從企業問卷調查情況看,預計未來兩三個月,我國的出口應該還是一個穩步發展的態勢。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除了基數因素外,9月份出口超預期回落,部分歸因于新興市場匯率對人民幣貶值的影響。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9月份出口減弱有可能部分原因在于受“中秋節”假期的影響,對象主要集中在亞洲新興市場和歐盟,尤其對韓國和中國臺灣出口表現不佳。
在主要貿易伙伴中,9月份對美國的出口溫和增長,環比季調增長0.6%;但對歐盟的出口環比季調下降2.9%。同時,9月份對日本的出口環比季調大幅增長 5.5%。在亞洲市場,9月份對東盟出口環比季調下降2.9%,對韓國出口環比季調下降20.6%。
“9月份穩固的進口數據,包括大宗商品進口的廣泛提振,暗示了國內經濟的持續復蘇。”朱海斌指出。
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達到3.0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后同比增長7.7%。其中出口1.61萬億美元,增長8%;進口1.45萬億美元,增長7.3%;貿易順差1694億美元,擴大14.4%。
鄭躍聲指出,數據表明,今年第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增速高于今年第二季度。主要原因是國內宏觀經濟企穩向好,國外經濟大環境有所改善,促進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開始增多。今年7月份以來,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措施,政策效益正在不斷顯現。各項宏觀數據指標出現了積極的信號,國內經濟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拉動了大宗商品進口量的增加;同時隨著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也帶動了出口保持穩定的增長,這些都是第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出現好轉的重要原因。
此外,根據9月底對近2000家企業網絡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37.8,較8月份回升1.7,這是連續第二個月環比再回升。其中新增訂單、企業的信息、企業經營成本等指數的回升,預示著我國出口將有所企穩。
調查數據還顯示,反映新增訂單的金額同比減少的企業,較8月份減少了3.1個百分點,對未來兩三個月出口形勢信息不樂觀的企業較上個月減少了2.7個百分點,反映出口綜合成本同比增加的企業較上個月減少1.5個百分點。
“從企業問卷調查情況看,預計未來兩三個月,我國的出口應該還是一個穩步發展的態勢。”鄭躍聲指出。
屈宏斌也指出,歐美日經濟回暖持續,需求企穩回升勢頭不變,四季度出口有望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