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華信對109個汽車品牌的網絡調查,今年第一季度,退網經銷商總數量為764家,遠高于上一季度的386家,整體波動率由前一季度的6.17%,變為9.75%。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平均新車毛利潤可達3000元,而2012年降至1500元,新車銷售毛利率還不到1%。這也意味著新建店面的投資回收年限普遍被推高到5-7年以上。
來自新華信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奇瑞、長城、比亞迪三家自主品牌企業的入網數分別為11家、12家、11家,退網數分別為27家、3家、17家。相比之下,三家企業的同期入網數相當,但由于奇瑞退網經銷商的數量較多,所以其波動率較大,達4.12%。
甚至于,在被絕大多數投資者視為“金礦”的豪車領域,退網也時有發生。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奔馳入網經銷商34家,寶馬入網經銷商28家,遠大于奧迪的4家。同期,寶馬和奧迪未出現退網情況,但奔馳仍有2家經銷商宣布退出。
“但凡有一點活路,經銷商都不會輕易退網”,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羅磊稱,“經銷商一旦選擇退網,將承擔高昂的退出成本,庫存車要低價傾銷,剩余零部件要想方設法轉賣給其它經銷商或者低價流入汽修市場,而前期建店的裝修裝飾、設備投入等都等于打了水漂。”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沈進軍看來,市場迅速趨緩,也是部分經銷商難以為繼的重要原因。盡管退網的經銷商有自身經營管理不善的責任,但其毛利率的走低與主機廠的商務政策和區域布局也有較大關系。“很多經銷商都處于亞健康狀態”,沈進軍稱,目前經銷商贏利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整車廠的返利,即完成銷量任務才能在年終拿到返利。為了完成目標,經銷商不得不靠打折來虧本賣車,有時甚至賣一輛賠一輛。